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堤暖柳丝斜,风光属谢家。
晚心应恋水,春恨定因花。
步远怜芳草,归迟见绮霞。
由来感情思,独自惜年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初春的景象和内心的情感世界。"堤暖柳丝斜",柳树在温暖的阳光下逐渐抽芽,这是春天的一个重要标志,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而"风光属谢家"则透露了诗人对美好景致的独特偏爱,或许是在赞叹某个地方的自然景色。
接下来的"晚心应恋水"表达了一种对于流逝时光的留恋和不舍,春天的河水似乎承载着诗人的情感,而"春恨定因花"则把这种复杂的情绪归咎于那些在春日里绽放的花朵。这些自然景物触发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步远怜芳草,归迟见绮霞"两句中,诗人行走在渐渐疏远的道路上,对那些细小而美好的春日景致——如同样值得怜悯的小草——感到不舍。同时,在归途中,他又被晚霞所吸引,这些自然之物似乎都能触动他的情怀。
最后两句"由来感情思,独自惜年华"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对于个人感情历程的反思。在春天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里,他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价值的独特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以及这种感受如何触发其内心世界中复杂的情感波动。
不详
唐代诗人。后改名巨济。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浔阳阮咸宅,九派竹林前。
花屿高如浪,云峰远似天。
江声在南巷,海气入东田。
才子今朝去,风涛思渺然。
芳田岐路斜,脉脉惜年华。
云路青丝骑,香含翠幰车。
歌声仍隔水,醉色未侵花。
唯有怀乡客,东飞羡曙鸦。
皎洁青莲客,焚香对雪朝。
竹风催淅沥,花雨让飘飖。
触石和云积,萦池拂水消。
只应将日月,颜色不相饶。
主人得幽石,日觉公堂清。
一片池上色,孤峰云外情。
旧溪红藓在,秋水绿痕生。
何必澄湖彻,移来有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