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送僧游庐山将之西蜀谒玉泉尊者》由元末明初诗人郯韶所作。诗中描绘了一位僧人前往庐山与西蜀的玉泉尊者相会的旅程,充满了对自然美景和宗教信仰的深切感悟。
首句“闻道山人庐阜去”,开篇即点出僧人前往庐山的行程,庐阜即庐山,以“山人”称呼,既显其修行者的身份,也蕴含着对僧人旅途的敬意。接着“远从西蜀陟崔嵬”,描述了僧人跋涉的艰难,从遥远的西蜀翻越崇山峻岭,展现了一种不畏艰险的精神。
“舟行五月瞿唐险,天入三巴鸟道回”,进一步描绘了僧人水陆并行的旅程。瞿唐险滩是长江三峡之一,以险恶著称;三巴之地则多山,鸟道曲折,形象地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壮丽。这两句通过对比水路与山路的险峻,展现了僧人旅途的波折与壮美。
“兰若清猿闻苦竹,袈裟细雨忆黄梅”,转而描写僧人在途中的所见所感。兰若(寺庙)边传来清脆的猿啼声,苦竹在风中摇曳,袈裟在细雨中显得格外醒目,黄梅季节的回忆则增添了几分禅意与怀旧之情。这些细节描绘不仅丰富了画面,也暗示了僧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最后,“玉泉智者还相见,应说乡人海上来。”表达了僧人与玉泉尊者的重逢,以及他们可能分享的关于家乡和海上故事的期待。这不仅是对僧人旅程的圆满结束的预示,也是对心灵之旅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于宗教智慧与个人成长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旅途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宗教精神的融合,以及对远方与未知的向往与探索,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