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马蹄西去夕阳催,浓淡寒山翠作堆。
北雁无情怕秋热,带将寒信过江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景象。开篇"马蹄西去夕阳催",勾勒出行人在傍晚时分赶路的情景,夕阳的余晖似乎在催促着旅人的脚步。紧接着"浓淡寒山翠作堆",则以冷艳的色彩描绘了远处山峦的层次感,那些被秋风吹拂过的山峰呈现出层次分明的翠绿色。
诗歌下片转向"北雁无情怕秋热",北雁在这里代表着季节的变迁,它们似乎对即将到来的秋天感到不适或是害怕,而这种害怕又带有一种冷酷无情的情绪。紧接着"带将寒信过江来",则表现了北雁作为秋意的使者,将那份凉意或是消息从北方带到了南方的江水之上。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动物行为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深远的秋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色彩、光线以及生物行为的变化,营造了一种萧瑟而又冷静的氛围,使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凉意和季节更迭带来的孤寂。
不详
舒城(今属安徽)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北宋末前后在世。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榜名美成),做过钱塘幕官,自户部郎官责知巢县,宋徽宗宣和中任郴州知州。南宋建炎初,(公元1127年)以中奉大夫知袁州。致仕后定居宜春。初至,讼牒颇繁,乃大书“依本分”三字,印榜四城墙壁。郡民化之,谤四厅为无讼堂
溅溅溪水石磷磷,两岸山花野草春。
流去前滩何处问,不知当日怨何人。
翠珉斜倚若危梯,上出高城下枕池。
不但绮罗为戏事,又将台使补庐儿。
莽草寒芦事不经,八峰深在乱云层。
只因一句鹅湖谶,直至于今有此称。
林花岸柳草芊芊,山下长桥跨碧川。
往事茫茫无问处,不知迷俗是迷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