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林花岸柳草芊芊,山下长桥跨碧川。
往事茫茫无问处,不知迷俗是迷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风光图。开篇“林花岸柳草芊芊”一句,勾勒出一片繁茂的自然景象,“芊芊”形容树木或草丛的蓬郁盛长,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紧接着“山下长桥跨碧川”则展现了诗人对桥的描写,这里不仅是自然美景的展示,同时也透露出一丝行走者对于过往时光的留恋或探究。
在后两句中,“往事茫茫无问处”表达了一种对于过去无法追寻、难以询问的复杂情感。这里“茫茫”意味着广大而深远,往事如烟云般难以捉摸。而最后一句“不知迷俗是迷仙”,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复杂性,诗人似乎在探讨生活与超脱世俗之间的关系,是沉溺于尘世的繁华,还是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然。这里的“迷”字,可解为迷恋、迷失或迷惑,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困惑。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探索。
不详
舒城(今属安徽)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北宋末前后在世。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榜名美成),做过钱塘幕官,自户部郎官责知巢县,宋徽宗宣和中任郴州知州。南宋建炎初,(公元1127年)以中奉大夫知袁州。致仕后定居宜春。初至,讼牒颇繁,乃大书“依本分”三字,印榜四城墙壁。郡民化之,谤四厅为无讼堂
十里城南古道场,一泓寒水翠微傍。
幽人衲子时来汲,疑是山中草木香。
僧舍灵源静不流,只供斋钵与茶瓯。
直应老衲投薰陆,石罅云根久未收。
城上危亭可摘云,四边山色翠为邻。
下窥城郭无馀蕴,草色花光尽是春。
清冽渊渊一窦圆,每来尝为试茶煎。
又新水鉴全然误,第作人间十八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