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三闾庙》由明末清初诗人陈子升所作,通过对屈原的纪念与缅怀,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情感与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首联“汨罗沈自昔,安问后人怜”,开篇即以“汨罗”点出屈原投江的地点,用“自昔”强调这一事件的久远性,同时提出疑问,表达了对屈原遭遇的深切同情,也暗含了对后人是否能真正理解并怀念屈原精神的反思。
颔联“古庙临湘水,秋兰薰楚天”,描绘了一幅古庙矗立于湘水之畔,秋兰飘香弥漫楚天的画面。这里不仅渲染了环境的肃穆与幽静,更借自然景色的描写,寄托了对屈原高尚品格与伟大精神的追思与敬仰。
颈联“巫歌村社鼓,客至洞庭船”,通过描述当地民俗活动的场景,如巫歌与村社鼓声,以及往来洞庭湖的船只,进一步展现了屈原生活时代的风土人情,同时也暗示了屈原精神在民间的流传与影响。
尾联“惭愧生斯世,长沙泪洒然”,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自己身处的时代感到惭愧,因为屈原那样的伟大人物只能在长沙留下泪水,既是对屈原命运的哀叹,也是对自身乃至整个时代未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屈原精神的自我反省。
整首诗通过对屈原及其所处时代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情缅怀,也蕴含了对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