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萱堂

春萱茂花叶,挹之有馨香。

秋露一朝至,忘忧忧不忘。

昔者既蕃衍,母也乐且康。

今者既凋瘁,母也嗟云亡。

见萱如见母,三复增悲伤。

悲伤牵梦寐,觉来屡惊惶。

难将一寸心,可以酬春阳。

孝子存孝思,揭名向高堂。

昊天思罔极,岁月其久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梦萱堂》,是明代诗人徐庸所作。诗中以“春萱”为象征,描绘了萱草在春天繁茂生长,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象征着母亲的慈爱与关怀。然而,随着秋天的到来,萱草凋零,象征着母亲的离世,留下诗人无尽的哀伤。

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萱草在春日的生机勃勃,以及它所代表的母亲的快乐与健康。后半部分则转向了对母亲去世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无法言喻的悲痛。诗人通过“见萱如见母”的比喻,强化了萱草与母亲之间的联系,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三复增悲伤”、“悲伤牵梦寐,觉来屡惊惶”,这些句子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因失去母亲而产生的持续不断的哀伤和痛苦。他试图通过“难将一寸心,可以酬春阳”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尽管这种情感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出来。

最后,“孝子存孝思,揭名向高堂”,诗人表达了自己作为孝子,虽然母亲已逝,但心中永远铭记着对母亲的孝敬之情,并将这份思念寄托于高堂之上。这不仅是对母亲的缅怀,也是对孝道的弘扬。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萱草这一意象,巧妙地传达了对母亲的深情厚谊和对孝道的崇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收录诗词(512)

徐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画为蔡景本作

群山界深涧,草堂临涧阿。

窗扉蔽松竹,门墙牵薜萝。

孤花落晚风,禽鸟声谐和。

有客慰岑寂,日夕恒相过。

讨论到经史,雄辩倾江河。

红尘事既远,仙源又如何。

借琴未能来,阳春先自歌。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画为蔡友琴赋

江花淡又浓,江水晴且深。

棹□木兰艇,远渡江之阴。

江上多好山,山中饶树林。

有石平若砥,拂拭尘不侵。

潜名两高士,谈笑俄盍簪。

欲别情不忍,载鼓薰风琴。

冷冷山水趣,谁道无知音。

幽鸟寂不喧,暮霭凝徽金。

披图写新句,惭作郢中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退一步为吴思德题

哲人知进退,斯理能独任。

进乃事之常,退则道□深。

大易贵谦德,自古传至今。

契合若符节,不渝诚可钦。

猗欤延陵孙,嗣续扬徽音。

所行退一步,声价崇南金。

一命固易取,下士低华簪。

斯名足无愧,何必求规箴。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采菱图为华守芳作

兰艇小如梭,红妆映绿波。

争先溯涛浪,齐唱采菱歌。

采菱劳玉纤,菱角尖还嫩。

菱叶不藏羞,菱丝偏惹恨。

夫君怅别离,分镜自当时。

从此菱花影,伤心不忍窥。

姊妹无相妒,贪多到深处。

惊散锦鸳鸯,双双并飞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