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陈恭尹所作的《送张振六观察内召》。诗中描绘了朝廷召回官员张振六时的情景,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官场变迁的感慨。
首联“玺书隔岁下炎州,九罭歌声不可留”,以“玺书”象征皇帝的旨意,暗示张振六被召回京城,但“隔岁”和“不可留”的描述,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无奈。这里的“九罭”可能借指民间的歌曲,表达对张振六离去的挽留之情。
颔联“北阙乍回卿士月,南人争送巨川舟”,通过“北阙”和“南人”对比,形象地描绘了张振六从南方返回京城的场景,同时“卿士月”暗喻其官职之高,而“争送巨川舟”则展现了南方百姓对他的深厚情谊。
颈联“二年宽政频觞酌,五日清江恋唱酬”,进一步描述了张振六在任期间的政绩与与人交往的情景。二年宽政,说明他施政仁慈,与民同乐;“觞酌”、“清江”和“恋唱酬”则体现了他与下属、朋友间的和谐关系和深厚情谊。
尾联“见说俸钱俱散尽,归装还典鹔鹴裘”,点明了张振六因公务繁忙,可能已将俸禄尽数用于公事或招待,甚至到了要典当私人物品(鹔鹴裘)来准备归途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其勤政为民、无私奉献精神的钦佩与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对官场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官员为官之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