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挚所作的《寄长沙王源祖》。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王源祖在湘水衡山的胜游情景,以及别后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湘水衡山冠楚西”,以湘水和衡山开篇,点明了地点,同时用“冠”字形象地描绘了这两处自然景观的雄伟壮观,为全诗奠定了壮丽的背景。
接着,“逢君曾与胜游期”一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王源祖曾经约定在此地共度美好时光的愿望,预示着接下来的回忆将充满温馨与欢乐。
“桥跻危蹬寻僧去,月满归舟载酒时”两句,生动描绘了两人一同攀登险峻的石阶,寻找隐居的僧侣,以及月光洒满归途,乘舟而回,途中畅饮美酒的场景。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态度。
然而,“岁律别来惊易改,琴徽空自寄相思”两句,笔锋一转,表达了时间流逝之快,与友人分别后,岁月已悄然改变,只能通过琴声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的转变,使得诗歌从欢快的回忆转向了深沉的思念,增加了作品的情感层次。
最后,“试看湖上梅应老,不解东风赠一枝”一句,以湖上的梅花作为象征,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梅花老去,春风却未能带来一枝新花,既是对友人离别的感慨,也是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无奈与哀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转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