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六十七首(其四十六)

十五日已前,■■??,魍魍魉魉。

十五日已后,巍巍堂堂,炜炜煌煌。

正当十五日,虚空为鼓。

须弥为槌,轻轻击动,佛祖攒眉。

若将耳听应难会,眼处闻声方始知。

形式: 偈颂

翻译

在十五日之前,幽暗不明,鬼魅出没。
十五日后,庄重威严,光明璀璨。
恰逢十五,天地如鼓,
须弥山作锤,轻轻敲击,连佛祖都皱眉。
若仅凭耳朵听,恐怕难以理解,唯有亲眼见,才能听见声音。

注释

魍魍魉魉:形容鬼怪出没,阴森恐怖。
巍巍堂堂:形容庄严雄伟的样子。
炜炜煌煌:形容光彩夺目,明亮灿烂。
虚空为鼓:把虚空比喻成鼓面。
须弥为槌:须弥山象征巨大的打击力量。
佛祖攒眉:佛祖皱眉,表示惊讶或不满。
眼处闻声:亲眼看见才能真正听到,强调直观感受。

鉴赏

这首宋代禅宗偈颂以独特的形式表达了对佛法微妙体验的描绘。前两句“十五日已前,魍魍魉魉”,暗示在修行或领悟佛法之前,心灵可能混沌不清,充满迷惑和不安。而“十五日已后,巍巍堂堂,炜炜煌煌”则象征着经过十五日的修炼或悟道,心灵逐渐变得光明磊落,庄重威严。

“正当十五日,虚空为鼓,须弥为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十五日视为一个关键节点,空无一物的虚空化作鼓,象征宇宙之力,须弥山般的巨大作为槌,轻轻敲击,寓意深刻的禅修顿悟。佛祖“攒眉”,可能意味着在这一瞬间,佛法的力量触动了内心最深处,引发深深的共鸣。

最后两句“若将耳听应难会,眼处闻声方始知”,强调真正的领悟并非仅靠耳朵听到,而是需要通过直觉和洞察力,即“眼处闻声”,才能真正体验到佛法的奥秘。整体上,这首偈颂寓言式地传达了禅修过程中的转变与顿悟,富有哲理和禅意。

收录诗词(148)

释原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六十七首(其六十二)

打开布袋头,放出百千牛。

纵随芳草去,终不被人收。

一日归来重会面,半含容笑半含羞。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偈颂六十七首(其五十八)

一年又过一月,今日又从头起。

循环乌兔如梭,百年光阴有几。诸上座,休瞌睡。

直饶火急翻身,四大海水早已倾在汝耳里。

形式: 偈颂

偈颂六十七首(其十七)

一叶落,天下秋。一尘起,大地收。

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偈颂六十七首(其六十)

资生贵图求富,参禅贵图求悟。

求悟若学资生,个个成佛作祖。

咄,甜瓜彻蒂甜,苦瓠连根苦。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