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宫秋初应诏

帝圃疏金阙,仙台驻玉銮。

野分鸣鸑岫,路接宝鸡坛。

林树千霜积,山宫四序寒。

蝉急知秋早,莺疏觉夏阑。

怡神紫气外,凝睇白云端。

舜海词波发,空惊游圣难。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翻译

天宫的金色宫殿稀疏分布,神仙的平台停驻着玉质的车驾。
山路分开鸟儿的鸣叫之地,通往宝鸡祭祀的山坛。
森林树木经受千年的霜雪堆积,山上的宫殿四季皆寒。
知了急促的叫声预示着秋天的到来,黄莺稀疏暗示夏天即将结束。
在紫色祥云之外陶冶心灵,凝视着白云的顶端。
舜海的诗篇如波涛般涌动,空留下我感叹圣贤的难以追寻。

注释

帝圃:天宫。
疏:稀疏。
金阙:金色宫殿。
仙台:神仙平台。
玉銮:玉质车驾。
鸣鸑岫:鸟儿鸣叫的地方。
宝鸡坛:宝鸡祭祀山坛。
千霜积:千年霜雪堆积。
四序寒:四季寒冷。
蝉急:知了急促。
秋早:秋天到来。
莺疏:黄莺稀疏。
夏阑:夏天结束。
怡神:陶冶心灵。
紫气:紫色祥云。
凝睇:凝视。
舜海词波:舜海的诗篇。
游圣:圣贤。
难:难以追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仙境般的宮殿,其景色既壮丽又神秘。开篇“帝圃疏金阙,仙台驻玉銮”两句,即点明了宫殿的宏伟与超凡脱俗之感。紧接着,“野分鸣鹤岫,路接宝鸡坛”进一步描绘出一幅人间难以企及的神山仙境图。

“林树千霜积,山宫四序寒”则转入秋景写作,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腻描摹,展现了诗人对于季节更替的敏感与深刻体验。随后,“蝉急知秋早,莺疏觉夏阑”两句,更是以虫鸣声作为季节变迁的象征,表现出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观察和感悟。

“怡神紫气外,凝睇白云端”则转向心境描写,诗人通过对超凡境界的追求与向往,表达了自己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最后,“舜海词波发,空惊游圣难”两句,以舜为代指,表现出诗人对于历史圣贤的敬仰,以及面对高山峻岭时的自我感慨。

整首诗以其丰富的想象力、鲜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构建了一幅既具备唐代宫廷风格,又不失个人情怀的画卷。

收录诗词(5)

刘祎之(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初学者。少以文藻知名。上元中,迁左史、弘文馆直学士,参决政事。又与人同撰《列女传》、《乐书》等共千余卷。曾一度坐事放逐。则天临朝,倍受信任,官至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后以私议太后返政,并受人诬告,被赐死

  • 字:希美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 631—687

相关古诗词

酬郑沁州

麒阁一代良,熊轩千里躅。

缉图昭国典,按部留宸瞩。

匪厌承明庐,伫兼司隶局。

芸书暂辍载,竹使方临俗。

节变风绪高,秋深露华溽。

寒山敛轻霭,霁野澄初旭。

已切长年悲,谁堪岐路促。

遥林征马迅,别馆嘶骖局。

雅赠响摐金,索居暌倚玉。

悽断离鸿引,劳歌思足曲。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烂柯山四首(其一)最高顶

白云引策仗,苔径谁往还。

渐见松树偃,时闻鸟声闲。

豁然喧氛尽,独对万重山。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烂柯山四首(其二)石桥

石桥架绝壑,苍翠横鸟道。

凭槛云脚下,颓阳日犹蚤。

霓裳倘一遇,千载长不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烂柯山四首(其三)仙人棋

灵境偶一寻,洞天碧云上。

烂柯有遗迹,羽客何由访。

日暮怅欲还,晴烟满千嶂。

形式: 古风 押[漾]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