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丞相松风炉歌

我生金石耽成癖,况此忠贞手遗泽。

妙非九层非七宝,三片昆铜制奇特。

合如敦彝散瓴甓,小承铛杓大釜鬲。

双环日月静旋转,三角蓬壶耸屴崱。

松风古篆题文山,劲笔非同郑苗刻。

并州市儿爇马湩,到眼惊看古色碧。

嗜古人希问价廉,典琴适得八省陌。

归来棐几感徘徊,出示骚人欣拂拭。

可怜天水金瓯失,余焰无人延火德。

死灰一息赖公存,热血忠肝千载赤。

平生故物剩琴砚,五百年来人爱惜。

此虽流落尚依然,不共铜驼没荆棘。

昔公作此傥有意,此物从来节不易。

象取既济志防患,刚德终期鬼方克。

岂知妇茀竟丧亡,厥象凶占离日昃。

铮铮肯共焦头额,义之所在汤火即。

零丁海水酌难堪,板桥樵餐乞不得。

剑淅矛炊几生死,齧雪吞毡终铁石。

区区此物同公身,不坏流传至今赫。

流传万古人人识,莫更摩挲三叹息。

生难赤手和海羹,死愈黄冠炼丹液。

相逢且用忧烦涤,活火清泉手亲炙。

松枝槐叶拾添薪,鹁鸽胡桃不堪忆。

飕飕尚作清原风,习习从生玉川液。

念尔从公经几年,幸离土室犹燕北。

西台如意桥亭砚,各有声名尔胡默。

为尔悲歌泪似泉,归来好共江南客。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汤贻汾所作的《文丞相松风炉歌》,作者以深情的笔触,赞美了一件文丞相遗留的松风炉。诗中描述了松风炉的制作精巧,非寻常金银可比,其形状独特,犹如敦厚的彝器和散落的瓦砾,大小各异,日月双环静转,象征着文臣的智慧与忠诚。诗人感慨其历史价值,提及有人曾高价购得,但最终回归,成为珍贵的文物。

诗中提到文丞相的高尚品质,他的精神如同松风炉的火焰,虽已熄灭但仍由后人保存,象征着他的忠诚和坚韧。诗人感叹历史变迁,惋惜文丞相的事业未能延续,但松风炉的流传却见证了其人格的光辉。最后,诗人借松枝槐叶和玉川液等意象,表达对文丞相的怀念,以及希望后人能传承他的精神,洗涤忧烦,坚守道义。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松风炉的描绘,展现了对文臣忠贞品德的敬仰和对历史人物的深深缅怀。

收录诗词(20)

汤贻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钟寺纪缘图

不鸣则已鸣惊人,钟楼寺钟必有神。

少小离乡归白发,此钟不是当年物。

杜夔柴玉姓氏新,受二千斛重万钧。

蛟龙夜愁山谷震,力敌鲸鱼不能奋。

阇黎抱钟饥乱号,撞破头颅人莫问。

我时到寺日正中,一楼扃固尘埃封。

蒲牢则瘖佛不聋,劝僧竭力敲顽铜。

意诚从古感金石,百万金钱忍空掷。

不然飞去洪涛中,未必归来风雨夕。

更数百手如撞莛,雷霆忽发铜山崩。

万人堵集咸疑惊,适从何来此老伧。

一日喧传遍城郭,疑我前身大乘僧。

孙郎作歌诧奇事,咄咄千言神鬼悸。

世间万事皆偶然,其中或亦关因缘。

贱子无聊博游戏,岂有回天神术异。

佛非无力假手我,知我胸多不平气。

升沈显晦各有时,不遇其人姑待之。

穆然语默两不苟,纳纳乾坤此我师。吁嗟乎!

大梦纷纷醒谁早,庸人转厌钟声扰。

平生欲鸣君岂知,一卧沧江十年老。

形式: 古风

题画(其一)

头上松涛足底泉,松间草阁住诗仙。

不愁寂寞无俦侣,有个间鸥略彴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题画(其二)

南北东西四面风,行人劳逸自然公。

尚嫌流水无情甚,一例滔滔只赴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秋夜同润堂知白露坐平台有怀筠塘先生邵陵

平台高敞压回流,蕲簟胡床坐上头。

凉笛一声天在水,飞鸦数点月横秋。

莫辞玉斝倾三雅,更对金波咏《四愁》。

无那闪湘浦隔,茱萸江路渺夷犹。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