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题黄山谷三言诗帖》由元代诗人胡长孺所作,通过对比韩愈、黄庭坚两位文人的经历与成就,展现了对文学与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首句“退之出牧向湖州”,以韩愈被贬至湖州的典故开篇,描绘出一位文人因政治失意而远行的场景,暗含着对韩愈命运的同情与感慨。接着,“霁色衡山碧欲流”一句,以晴朗的天空与碧绿的衡山相映成趣,既渲染了自然美景,也隐喻了韩愈虽遭贬谪,但内心仍保持高洁与坚韧。
随后,“鲁直宜州迁谪去,岳云九夏满空浮”两句,将目光转向黄庭坚,他同样因政治原因被贬至宜州,岳云的景象象征着黄庭坚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着豁达与超然的态度。这两句通过对比两位文人的遭遇,展现了他们面对困境时的不同心境和人格魅力。
“美哉湘水独清深,洗濯迁人执热襟”则进一步赞美湘江的清澈与深邃,比喻黄庭坚的作品如同湘江之水,能够洗涤人心中的热忱与烦恼,给予人们精神上的慰藉与启迪。
“峰裹云根不同量,解言随器与渠斟”运用自然界的形象,以山峰与云雾的关系,比喻文学作品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强调作品的价值在于其能适应不同的读者需求,如同云雾围绕山峰,随器而斟,各得其所。
最后,“鲁直题来务观题,便云字与汉嘉齐”两句,指出黄庭坚的作品与另一位文人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的作品并驾齐驱,表达了对黄庭坚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
“不知僰道经行路,不涉祝融峰子西”则以地理上的遥远与险峻,象征人生的艰难与挑战,暗示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黄庭坚的文学才华依旧能够熠熠生辉。
整首诗通过对两位文人不同境遇的描绘与比较,不仅展现了他们的文学成就,更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文学与人性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