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景彝三月十六日范景仁家同饮还省宿

种桃依竹似仙家,邀对春风共泛霞。

席上未观双舞凤,城头已觉聚啼鸦。

匆匆跨马人归省,羃羃生烟树敛花。

稚子候门知我醉,东方明月照扉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种植桃树和竹子如同仙人的居所,邀请春风一同欣赏晚霞的美景。
宴席上还未欣赏到双凤起舞,城头已传来乌鸦聚集的啼叫声。
人们急忙跨上马匹回家探望,炊烟袅袅,树木收敛了花朵。
年幼的孩子守在门口知道我已喝醉,东方的明月照亮了倾斜的门扉。

注释

种桃依竹:种植桃树和竹子。
似仙家:像仙境一样。
邀对:邀请面对。
春风共泛霞:春风中观赏晚霞。
席上:宴席上。
双舞凤:双凤舞者。
城头:城楼之上。
聚啼鸦:乌鸦群集鸣叫。
匆匆:急忙。
跨马人归省:骑马回家探望。
羃羃:轻烟弥漫的样子。
生烟树敛花:炊烟升起,树木花朵收敛。
稚子:小孩。
候门:守候门口。
知我醉:知道我已喝醉。
东方明月:东方升起的月亮。
照扉斜:照亮倾斜的门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与友人共饮赏景的画面。诗人种下的桃树傍着翠竹,犹如仙境,与春风相伴,共享美景。宴席上还未欣赏到如凤凰般华丽的舞蹈,城头却已传来乌鸦的嘈杂叫声,暗示时光匆匆。随后,诗人骑马急忙回家探望,沿途树木笼罩在轻烟中,花朵收敛,显得静谧而凋零。回家后,年幼的孩子已经知道父亲微醺,东方的明月照亮了半掩的门扉,更显出诗人归家的温馨氛围。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以及对家庭生活的眷恋。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次韵景彝祀高禖书事

闻说郊禖喜气翔,曾由乙卯命封商。

今朝钟鼓登歌祀,何日熊罴作梦祥。

扫雪野庐风凛凛,升坛公衮佩锵锵。

君门赐胙予何有,不似矜誇凤沼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景彝春宴

法座初瞻户牖间,衮衣垂处见云山。

满斟玉酒传宣尽,齐插宫花拜赐閒。

红线织成庭下毯,明珠结出耳中环。

斗鸡旗底蓬蓬鼓,逐胜争名利害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次韵景彝赴省宿马上

乌纱帽底青眸转,朱雀街头玉辔摇。

灯火高楼吹短笛,帘栊斜巷隘初宵。

身归兰省唯看月,心在天津欲倚桥。

枕上夜深应不寐,羡他年少酒微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次韵景彝阁后紫薇花盛开

禁中五月紫薇树,阁后近闻都著花。

薄薄嫩肤搔鸟爪,离离碎叶剪晨霞。

凤皇浴去池波响,鳷鹊阴来日影斜。

六十无名空执笔,颠毛应笑映簪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