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笛歌

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

天涯望月自沾衣,江上何人复吹笛。

横笛能令孤客愁,渌波淡淡如不流。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

静听关山闻一叫,三湘月色悲猿啸。

又吹杨柳激繁音,千里春色伤人心。

随风飘向何处落,唯见曲尽平湖深。

明发与君离别后,马上一声堪白首。

形式: 古风

翻译

怀念旧日长沙的流放生活,朋友在沙头载酒为我送行。
遥望天涯,月光洒衣,江上又有谁在吹笛?
笛声凄凉,让孤独的旅人更加愁苦,江水静静流淌仿佛凝滞。
商音清冷,羽音哀苦,秋天的江天寂静,江边枫叶飘零。
静听山间传来一声猿鸣,三湘月色下,悲伤的猿啸回荡。
又听见杨柳曲调激昂,千里春色触动人心的哀伤。
笛声随风飘向远方,不知落在何处,只见曲终湖水深沉。
明天一早离别后,马蹄声中似乎已白了头。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送别之情,诗人以深沉的感情回忆起旧日游历长沙时的情景。"载酒沙头送迁客"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不舍和惆怅。

"天涯望月自沾衣",这里借用了明月清辉湿润衣襟的意象,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孤独。"江上何人复吹笛"则是诗人在问,是谁又在江畔吹起了笛子,这里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有对现实孤寂生活的反思。

接下来的"横笛能令孤客愁,渌波淡淡如不流",则是通过横笛的旋律和江水的平静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忧郁和无限的思念。"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一句,通过对比商曲与鸟鸣的声音,形象地描绘出一种凄凉之感,同时也点出了时序的变迁。

随后的"静听关山闻一叫,三湘月色悲猿啸",则是诗人在深夜中听到远处山谷传来的声音,与猿啸相呼应,增添了一份萧索与哀伤。"又吹杨柳激繁音,千里春色伤人心"一句,通过重复的笛声和杨柳的摇曳,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无限思念,以及这种思念如何让人心中那份春色的美好变得更加令人心痛。

最后两句"随风飘向何处落,唯见曲尽平湖深",则是通过风中的笛声和湖水的宁静来表达一种迷惘与无奈,同时也寓意了诗人内心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感。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孤独生活的深切感受。通过笛声、月色、江水等自然元素,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大自然融合,表达了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深沉思念。

收录诗词(486)

刘长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字:文房
  •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709—789

相关古诗词

吴中闻潼关失守因奉寄淮南萧判官

一雁飞吴天,羁人伤暮律。

松江风袅袅,波上片帆疾。

木落姑苏台,霜收洞庭橘。

萧条长洲外,唯见寒山出。

胡马嘶秦云,汉兵乱相失。

关中因窃据,天下共忧慄。

南楚有琼枝,相思怨瑶瑟。

一身寄沧洲,万里看白日。

赴敌甘负戈,论兵勇投笔。

临风但攘臂,择木将委质。

不如归远山,云卧饭松栗。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弄白鸥歌

泛泛江上鸥,毛衣皓如雪。

朝飞潇湘水,夜宿洞庭月。

归客正夷犹,爱此沧江闲白鸥。

形式: 古风

时平后送范伦归安州

昨闻战罢图麟阁,破虏收兵卷戎幕。

沧海初看汉月明,紫微已见胡星落。

忆昔扁舟此南渡,荆棘烟尘满归路。

与君携手姑苏台,望乡一日登几回。

白云飞鸟去寂寞,吴山楚岫空崔嵬。

事往时平还旧丘,青青春草近家愁。

洛阳举目今谁在,颍水无情应自流。

吴苑西人去欲稀,留连一日空知非。

江潭岁尽愁不尽,鸿雁春归身未归。

万里遥悬帝乡忆,五年空带风尘色。

却到长安逢故人,不道姓名应不识。

形式: 古风

李侍御河北使回至东京相访

故人南台秀,夙擅中朝美。

拥传从北来,飞霜日千里。

贫居幸相访,顾我柴门里。

却讶绣衣人,仍交布衣士。

王程遽尔迫,别恋从此始。

浊酒未暇斟,清文颇垂示。

回瞻骢马速,但见行尘起。

日暮汀洲寒,春风渡流水。

草色官道边,桃花御沟里。

天涯一鸟夕,惆怅知何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