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姬怨

妾本江南采莲女,君是江东学剑人。

逢君游侠英雄日,值妾年华桃李春。

年华灼灼艳桃李,结发簪花配君子。

行逢楚汉正相持,辞家上马从君起。

岁岁年年事征战,侍君帷幕损红颜。

不惜罗衣沾马汗,不辞红粉著刀环。

相期相许定关中,鸣銮鸣佩入秦宫。

谁误四面楚歌起,果知五星汉道雄。

天时人事有兴灭,智穷计屈心摧折。

泽中马力先战疲,帐下蛾眉□□□。

君王是日无神彩,贱妾此时容貌改。

拔山意气都已无,渡江面目今何在。

终天隔地与君辞,恨似流波无息时。

使妾本来不相识,岂见中途怀苦悲。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本是江南采莲的女子,你却是江东学剑的英豪。
在你游侠扬名之时,正值我青春如桃李之年。
我青春的容颜如桃花李花般娇艳,将头发盘起戴上花饰嫁与你这君子。
那时正值楚汉争霸,我离家上马随你出征。
年复一年征战不休,陪伴你在军营中,红颜渐衰。
我不怕罗衣染满马汗,也不怕红粉沾上刀环。
曾约定一起平定关中,身佩金银饰品进入秦宫。
谁知四面楚歌骤起,才知汉军势不可挡。
时势与人事自有兴亡,智尽计绝心中痛苦无比。
战场上马匹疲惫,帐下的女子容颜憔悴。
那天你君王的神采不再,我的容貌也已改变。
项羽拔山的豪情已逝,过江的英姿今在何处。
从此天人永隔向你告别,遗憾如流水般无尽。
如果我们从未相识,又怎会半路遭遇这悲苦之事。

注释

妾:古代女子自称,指诗中的主人公。
江东:古称长江下游地区,此处指项羽的故乡。
游侠:指以武艺出众、行侠仗义的人。
年华:指人的青春年岁。
桃李春:比喻女子的青春美貌。
结发:古代婚礼中的一种仪式,男女各剪下一缕头发,绑在一起,象征夫妻结合。
楚汉:指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的争霸时期。
罗衣:丝绸制成的衣服,代指女子的服饰。
鸣銮鸣佩:形容贵族出行的威仪。
秦宫:秦朝的宫殿,此处代指长安,汉朝的首都。
四面楚歌:形容项羽被汉军包围,处境孤立无援的情况。
五星汉道雄:五星,指汉朝的国运;汉道雄,形容汉朝势力强大。
泽中马力:指战场上的战马。
蛾眉:古代对美女的称呼,此处指诗中的主人公。
□□□:原文缺失,无法翻译。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冯待征的《虞姬怨》,通过这位江南采莲女对江东学剑人的深情与怨恨,展现了女性在战争中的无奈和悲凉。全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苦难的哀叹。

“妾本江南采莲女,君是江东学剑人。”开篇即设定了两位主角的身份,一个是水边采莲的女子,另一个是修习剑术的男子,他们代表着不同的生活和追求。接着,“逢君游侠英雄日,值妾年华桃李春。”展现了他们相遇的美好时光,那是一个充满英雄气息和青春活力的时代。

“年华灼灼艳桃李,结发簪花配君子。”用鲜明的色彩描绘出女子的青春和对爱情的装扮,而“行逢楚汉正相持,辞家上马从君起。”则表现了他们共同面对战事的决心和行动。

“岁岁年年事征战,侍君帷幕损红颜。”在这里,诗人通过时间的流逝和战争的磨难,描绘出了女子美貌的消退和内心的哀伤。紧接着,“不惜罗衣沾马汗,不辞红粉著刀环。”显示了女子对爱情的坚贞和对战事的无畏。

“相期相许定关中,鸣銮鸣佩入秦宫。”这一段突出了他们之间的情深和共同经历的重要时刻。然而,“谁误四面楚歌起,果知五星汉道雄。”则是对命运多舛的一种无奈感慨。

“天时人事有兴灭,智穷计屈心摧折。”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天命和人事不可预料性的深刻认识,以及面对困境时的无力感。接着,“泽中马力先战疲,帐下蛾眉□□□。”虽然后面的文字模糊,但从前文来看,这里应是继续描述战争给双方带来的消耗和痛苦。

“君王是日无神彩,贱妾此时容貌改。”女子的美貌在战火中变得黯然失色,而“拔山意气都已无,渡江面目今何在。”则是对过去壮志凌云、勇往直前的回忆和现实中的落差感。

最后,“终天隔地与君辞,恨似流波无息时。”表达了女子与爱人生离死别的深切哀痛。全诗以“使妾本来不相识,岂见中途怀苦悲。”结束,表现出一种宿命感和对缘分易逝的无奈。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一位女子的视角,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破坏、爱情的无常,以及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微小与无力。语言上运用了鲜明的对比、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使得这首诗成为唐代词人在抒发个人悲欢时所特有的杰作。

收录诗词(1)

冯待徵(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荅妻

休说办不办,且看瓮里飞出雁。

形式: 押[谏]韵

不随俗物皆成土,只待良时却补天。

釜鱼化作池中物,木履浮为天际船。

形式: 押[先]韵

自嘲绝句

取水郎中何日了,破柴员外几时休。

早知蜀地区娵与,悔不长安大比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蜀驮引(其一)

昂藏大步蚕丛国,曲颈微伸高九尺。

卓女窥窗莫我知,严仙据案何曾识。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