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上行

黑松林外路,风角远嗈嗈。

朔气生荒堡,秋尘满病容。

豺掊沙底骨,人上月边烽。

休作西行计,西行地渐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在黑松林的外面,风声远远地呼啸。
寒冷的北风吹过荒芜的城堡,秋天的尘土沾满了我的病容。
豺狼在沙地里搜寻着骨头,烽火在月光下照亮边疆。
别再计划向西行,那里的路途越来越凶险。

注释

黑松林:茂密的松树林。
风角:风声或角声。
远嗈嗈:远处的呼啸声。
朔气:北方的寒气。
荒堡:废弃的城堡。
秋尘:秋天的尘土。
病容:形容面容憔悴。
豺掊:豺狼挖掘。
沙底骨:沙地中的骨头。
人上:烽火台上。
月边烽:月光下的烽火。
西行:向西行走。
地渐凶:道路逐渐变得凶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战争的氛围和士兵的艰苦生活。"黑松林外路,风角远嗈嗈"一句,通过黑松和风声营造出一种荒凉、寂静的边塞景象,同时也传达了边疆地区的偏僻与孤独。"朔气生荒堡,秋尘满病容"则更进一步描绘了边塞之地的萧瑟和士兵们因战役而带来的伤病。

"豺掊沙底骨,人上月边烽"一句,通过对豺狼在沙漠中啃咬骨头的描述,形象地表达了战争环境下的残酷与荒凉。同时,"人上月边烽"则指示着战事的紧急和警报的频繁,这里的人可能是守军,他们甚至在夜晚也要保持警觉,因为敌情随时可能到来。

最后两句"休作西行计,西行地渐凶"则表达了诗人对继续向西进军的忧虑和不忍。这里的"西行"很可能是指向更远的边疆地区进发,而"西行地渐凶"则暗示着前方的道路愈加危险,战争的伤害也在不断积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战事氛围的描绘,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士兵们的心境。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战争无尽扩张的忧虑和悲哀。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休粮僧

不食更何忧,自由中自由。

身轻嫌衲重,天旱为民愁。

应器谁将去,生台蚁不游。

会须传此术,相共老山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再到钟陵作

六七年来到豫章,旧游知己半凋伤。

春风还有花千树,往事都如梦一场。

无限丘墟侵郭路,几多台榭浸湖光。

祗应唯有西山色,依旧崔巍上寺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早秋即事寄冯使君

金脉火初微,开门竹杖随。

此身全是病,今日更嗔谁。

落叶峥嵘处,诸峰爽拔时。

唯思棠树下,高论入圆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早秋夜坐

微凉砧满城,林下石床平。

发岂无端白,诗须出世清。

邻僧同树影,砌月浸蛩声。

独自更深坐,无人知此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