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过乱石滩

星散江犹暝,轻舟过乱石。

水石若相争,滩头声湱湱。

石齿列虎牙,水花散琼液。

飞瀑照夜光,不辨江中夕。

帆影随波回,去石不盈尺。

几入阳侯宫,过此寻岸泊。

水际映沙明,一望连天碧。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经过乱石滩的景象,充满了动态与静谧的对比,以及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

首句“星散江犹暝”,描绘了夜晚星空稀疏,江面依然笼罩在朦胧之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接着,“轻舟过乱石”一句,点明了行船的动态,与前文的静态形成对比,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

“水石若相争,滩头声湱湱”两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水与石的碰撞描绘得生动形象,声音的描述更是增添了紧张与力量感,仿佛能听到石头与水的激烈交锋。

“石齿列虎牙,水花散琼液”进一步描绘了乱石滩的景象,石头排列如虎牙,水花四溅如同琼浆,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粗犷之美,又不失其细腻与华美。

“飞瀑照夜光,不辨江中夕”则将视线转向瀑布,即使是在夜晚,瀑布的光芒依旧照亮了整个夜空,让人难以分辨江中的黄昏与黑夜,体现了自然景观的震撼力。

“帆影随波回,去石不盈尺”描绘了行船在波浪中穿梭,与乱石擦肩而过的场景,展现了航行的艰难与勇敢。

“几入阳侯宫,过此寻岸泊”暗示了诗人可能经历了某种冒险或挑战,最终找到了停泊之地,表达了对未知探索的勇气和对安全归宿的渴望。

最后,“水际映沙明,一望连天碧”以明亮的水面和广阔的天空结束,给人以开阔与希望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旅程的结束和新的开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捕捉并描绘了夜晚乱石滩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自然界的雄伟与神秘,以及人在其中的渺小与勇敢。

收录诗词(10)

马任远(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晚渡淮河

夕景散濠梁,周回淮水外。

方之大江滨,渺尔一衣带。

波涛起其中,于焉亦气槩。

沙明月在湖,树静风生濑。

忆昔漆园公,观澜心自快。

鱼水本忘情,远人欣所爱。

我来一苇渡,浮云惊世代。

乐意付水滨,徒兹发感慨。

鸥鹭各呈声,荇藻争作态。

万虑俱东流,萧然鸣天籁。

形式: 古风

古诗送陈宪副雨泉之任滇南

黄鹄翔四海,潜虬乐泥蟠。

飞沈各异涂,言就性所安。

公行越万里,予留守故滩。

公励王尊节,九折驱无难。

予含令伯诚,有怀良未殚。

俱奋古人心,咸思效寸丹。

临岐申赠言,暌离何足叹。

相期慎明德,岁晚同金兰。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城南江亭

旦发虹梁门,暝投渔矶路。

春水半篙绿,褰裳不可渡。

溪深烟复深,遥遥辨庭树。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晚泛萧湖寻宋人虞仲房石壁

川光郁初霁,野航恰受客。

天空断雁哀,水落寒沙积。

绝峡响飞泉,飘飖疋练白。

凉叶不禁霜,枫林还槭槭。

辍棹湖之阴,突兀见瑶碧。

恍疑太始雪,拔地起百尺。

登眺极人目,了了晰阡陌。

胡为水穷处,乃有此奇石。

昔闻避地者,于焉卜其宅。

爱兹云木秀,重以岩潭僻。

靡旦匪兰桡,或时仍柘屐。

遗咏蚀苔纹,风流已陈迹。

高躅杳难攀,我来徒惋惜。

商飙增暮寒,旨酒若为适。

兴尽鼓柁归,沧浪黯将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