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沈休文双溪八咏(其四)

寒来悲落桐,桐生在长林。

积叶既阿那,攒条复萧森。

排云正孤立,乘风忽哀吟。

朽壤方有托,急霰非所任。

轮囷龙门侧,憔悴峄山岑。

不求削成圭,何待裁作琴。

菲薄既非材,固无斤斧侵。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戴良的《和沈休文双溪八咏(其四)》,通过对寒来时节桐树凋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刻观察和感慨。首句“寒来悲落桐”以季节更替引发对桐木凋零的悲凉情绪,接着“桐生在长林”点出桐木生长的环境,暗示其孤独而坚韧的生命力。

“积叶既阿那,攒条复萧森”两句通过描绘桐叶堆积和树枝繁茂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桐木的茂盛与凋零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排云正孤立,乘风忽哀吟”则借桐木的形象抒发孤独无依的情感,以及面对风雨的无奈哀叹。

“朽壤方有托,急霰非所任”表达了桐木虽老朽但仍有所依托,不愿承受急雪的摧残,体现出坚韧不屈的精神。“轮囷龙门侧,憔悴峄山岑”描绘了桐木在险峻之地的生存状态,显示出其坚韧与沧桑。

最后两句“不求削成圭,何待裁作琴”寓言式地表达桐木不愿被雕琢为贵重之物,宁愿保持自然本色,反映出诗人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菲薄既非材,固无斤斧侵”则是对自身境遇的自嘲,表示自己并无显赫才能,无需外界的评判和干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桐木自比,寄寓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语言质朴,情感深沉。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和沈休文双溪八咏(其五)

夕行闻夜鹤,鹤鸣向天池。

奇声傅月迥,清思逐风悲。

寥寥度霄汉,噭噭伤别离。

华亭侣既失,卫轩宠亦衰。

卫轩非我顾,华亭尚余思。

蟋蟀悟寒候,商羊识阴期。

不有慕类心,此情那得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和沈休文双溪八咏(其六)

晨征听晓鸿,鸿飞何处所。

随阳弱水岸,违寒长沙渚。

冥冥忆霜群,邕邕叫云侣。

固将联匹俦,岂惟念羁旅。

视夜已昭晰,度声尚悽楚。

以之频感触,将何慰艰阻。

帛书望不来,谁知我心苦。

形式: 古风

和沈休文双溪八咏(其七)

解佩去朝市,朝市路已迷。

敢冀恩私被,但嫌朋好暌。

彼谗起青蝇,我行玷白圭。

寸心幸能亮,微命不终乖。

及今去青琐,何日瞻泰阶。

荒服固云忝,是道谅亦迷。

安得同志士,三叹写余怀。

形式: 古风

和沈休文双溪八咏(其八)

被褐守山东,山东古于越。

州城冒陉岘,岚气屡兴没。

剖竹曰有行,思君不能发。

指涂期阑暑,下车已凉月。

汲黯薄淮阳,子牟恋魏阙。

岂伊念川涂,固亦悲朝列。

日月傥垂照,犹堪慰寂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