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赠陈献孟并送其行

秦季焚诗书,先圣道以丧。

诸儒负礼器,仓卒归陈王。

匹夫徒发愤,曾不识兴亡。

隐忍成功名,何如张子房。

子房非儒者,为气何坚刚。

其终如鲁连,其始如荆卿。

平生予所希,君亦慕其狂。

终古两盗雄,兰池与博浪。

少年虽轻发,气实吞始皇。

君于太公书,曾否得其纲。

先公有宜略,揣磨宜不遑。

将飞且伏翼,将呜先引吭。

何必魁岸人,始能应帝王。

从容以步游,游于淮海旁。

英雄无神师,其学不明光。

苟能依老成,以礼为之方。

我亦倜傥人,垂老犹摧藏。

汉初两孺子,不得与偕行。

强忍亦已久,中夜起徬徨。

君今血气盛,甘苦未多尝。

思为日本刀,须炼梅花钢。

屈伸能自如,入石乃无伤。

行矣复迟迟,咫尺即相望。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读史赠陈献孟并送其行》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创作,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对陈献孟的赠言和对其未来的期许。

首句“秦季焚诗书,先圣道以丧”,借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暗喻了文化与道德的毁灭,为后文的论述奠定了基调。接着,“诸儒负礼器,仓卒归陈王”描绘了儒士们在乱世中的选择,或逃避或归附,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下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

“匹夫徒发愤,曾不识兴亡”则指出个人的愤怒与反抗往往无助于国家的兴衰,强调了个人力量的局限性。接下来,“隐忍成功名,何如张子房”通过对比张良的隐忍与功成名就,表达了对隐忍与智慧的推崇。

“子房非儒者,为气何坚刚”赞扬张良的坚韧与果敢,并将其与刺客荆轲和鲁仲连相比,展现了不同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价值。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不同人格特质的欣赏与思考。

“终古两盗雄,兰池与博浪”提到张良与荆轲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智勇双全的重要性。随后,“少年虽轻发,气实吞始皇”赞美年轻时的勇气与决心,以及对权力的蔑视。

“君于太公书,曾否得其纲”转向对陈献孟的期待,希望他能够从姜太公的智慧中汲取精华,学会权衡与策略。接下来的几句“先公有宜略,揣磨宜不遑”鼓励陈献孟在复杂局势中保持冷静,审时度势。

“将飞且伏翼,将鸣先引吭”比喻陈献孟在行动前应深思熟虑,时机未到时要耐心等待,时机一到则果断出击。最后,“何必魁岸人,始能应帝王”提出观点,认为真正的领袖并不一定需要外在的威猛,关键在于内心的智慧与勇气。

“从容以步游,游于淮海旁”描绘了陈献孟在平静中寻找智慧与力量的过程,暗示了他未来的道路。诗人提醒陈献孟,英雄并非依赖神灵指引,而是通过自身的学习与实践获得力量。

“英雄无神师,其学不明光”强调了英雄的成长是基于自我探索与学习,而非依赖外在的指导。诗人鼓励陈献孟以老成的智慧为指导,以礼节为行为准则。

“我亦倜傥人,垂老犹摧藏”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老但仍怀有理想与抱负的自省,同时也对陈献孟寄予厚望。

“汉初两孺子,不得与偕行”暗示了陈献孟可能面临的选择与挑战,诗人希望他能够像汉初的两位贤臣一样,成为值得信赖的伙伴。

“强忍亦已久,中夜起徬徨”表达了对陈献孟在面对困难与抉择时的担忧,同时也鼓励他在关键时刻勇敢地站出来。

“君今血气盛,甘苦未多尝”预示着陈献孟正值壮年,未来充满机遇与挑战,但尚未经历太多人生的酸甜苦辣。

“思为日本刀,须炼梅花钢”以日本刀和梅花钢为喻,鼓励陈献孟在磨砺中成长,成为坚韧而锋利的力量。

“屈伸能自如,入石乃无伤”强调了在适当的时机展现自己的力量,如同刀剑入石而不伤,既体现了自信与力量,也蕴含了对时机的把握。

“行矣复迟迟,咫尺即相望”表达了对陈献孟即将踏上旅程的祝福与期待,希望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与理想和目标紧密相连。

综上所述,《读史赠陈献孟并送其行》不仅是一首赠言诗,更是一篇关于智慧、勇气、时机与自我实现的哲学思考。诗人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对陈献孟提出了期望,同时也反思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角色与责任。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莲花峰篇赠黄山闵宾连

我昔入秦关,手攀太华峰。

千峰为莲瓣,三峰为莲蓬。

三峰祗一石,一石三芙蓉。

纷纷莲花须,化作千万松。

白帝与明星,宫在千叶中。

高高五千仞,仙掌擎当空。

自谓天下奇,群岳不能从。

何意一黄山,莲花亦次宗。

一茎上矗天,千瓣开濛濛。

从茎上至蕊,吹堕愁天风。

盘回穿岩窦,忽见轩辕宫。

峰凡三十六,此峰太华同。

夫君几登陟,身染莲衣红。

自作黄山经,神与山精通。

文章亦巨灵,开辟将何穷。

形式: 古风

江氏双烈篇

凤凰不孤生,雎鸠无再匹。

姑妇苦相依,岁寒同一室。

良人在泉下,幽幽视皦日。

皦日久无光,光自妾心出。

江家多女宗,礼义为琴瑟。

五妇垂管彤,复兹叔与侄。

教子各成名,文章持笃实。

湘也更多才,贤豪与胶漆。

剑气如白云,玉光温以栗。

以母柏舟篇,相示泪洋溢。

阿嫂亦陶婴,黄鹄歌未毕。

安得圣人生,列在变风一。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送汪扶晨归歙葬亲

十月河已冰,朔风苦萧瑟。

之子望松楸,行行雪没膝。

乌乌啼以南,乌乌啼以北。

一啼一白头,阿母不可得。

墓道何巉岩,送者皆匍匐。

飞土逐丰狐,殷勤助封植。

而我独不遑,泪垂但沾臆。

以君孝子思,茫茫此何极。

母兮在苍天,朝朝见颜色。

母兮在黄泉,暮暮闻叹息。

文章为牺牲,仁义为鼎实。

庶几贻令名,以为天下则。

形式: 古风

蜀冈陵占(其一)

步出城西门,盘回见丘垤。

隋家旧宫殿,林际尚明灭。

亡国以荒淫,雷塘乃无穴。

吁嗟美人魂,风吹作蝴蝶。

玉颜虽黄埃,遗香托花叶。

英雄在白杨,悲啸亦呜咽。

血为萤火飞,雨中光熠熠。

地道通峨眉,千里陂陀接。

幽幽一井泉,中有古日月。

虚无见玉勾,洞府藏冰雪。

举觞相与倾,慷慨中怀热。

茫茫失路中,痛饮诚贤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