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阮籍《咏怀》组诗中的第七十三首,阮籍是魏晋时期著名的诗人,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而著称。在这首诗中,阮籍通过对比上古时代的士人与末世之人的行为差异,表达了对恬淡生活和高尚情操的向往。
首句“猗欤上世士,恬淡志安贫”赞美了远古时代那些心志平和、甘于清贫的士人。接着,“季叶道陵迟,驰骛纷垢尘”描绘了末世道德衰败、人们追逐名利、陷入世俗污浊的景象。阮籍在此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批判。
“宁子岂不类,扬歌谁肯殉?”提出疑问,是否有人能像古代士人那样坚守自我,还是大家都被世俗所同化,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和精神追求。“栖栖非我偶,遑遑非己伦”进一步强调了阮籍对于自身身份和价值的反思,他感到自己在这样的社会中难以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咄嗟荣辱事,去来味道真”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荣辱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真正意义的追寻。最后,“道真信可娱,清洁存精神”强调了阮籍对道德真理的追求和保持内心纯净的重要性。他以巢由(传说中的两位隐士)为榜样,表达了想要远离尘嚣、回归自然、寻找心灵宁静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阮籍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对现实的批判以及对道德真理的执着追求,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