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千峰消积雪,岩溜声清切。
回首睹梅开,疑是梅花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山景图,千座山峰上的积雪逐渐消融,山岩间流水潺潺,声音清脆悦耳。诗人回身之际,瞥见梅花绽放,那景象仿佛是梅花瓣片裂开,鲜艳夺目。整体上,此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雪消”、“岩溜”和“梅开”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寂静而生机盎然的气息,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禅意的感悟。在宋代禅宗诗中,这样的写法常见,旨在借物寓理,表达超脱世俗的心境。
不详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心空行亦纯,转不退机轮。
乡关无异路,花发洞中春。
为人受困穷,真金唤作铜。
弃之寻钝铁,揽外钁头空。
君看莲出水,万物安堪比。
居尘不染尘,欲界行禅理。
根在淤泥中,花开丽日红。
洁精无玷污,明月却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