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纪乱十二首(其七)

二伯分藩地,诸胡互市场。

虎牢同郑戍,鱼烂竟梁亡。

仗剑空神博,霾轮又国殇。

相州师一溃,从此隳边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遵宪所作的《天津纪乱十二首》中的第七首,以天津的乱局为背景,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动荡和边防崩溃的深沉忧虑。

首句“二伯分藩地”,点明了历史背景,暗示了权力的分割与地方势力的崛起。接着“诸胡互市场”描绘了民族间的贸易往来,暗含着不同文化与民族之间的互动与冲突。

“虎牢同郑戍,鱼烂竟梁亡。”这两句运用了典故,虎牢关与郑国的历史事件,以及鱼烂而梁国灭亡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国家内部的腐败导致的衰败与灭亡。这里的“鱼烂”与“梁亡”都是形容国家由内而外的腐朽和崩溃。

“仗剑空神博,霾轮又国殇。”“仗剑”象征着武力与正义,“神博”则可能指代理想或道德的力量,但“空”字表明这些努力在现实面前显得无力。“霾轮”可能是指昏暗的政治环境,或是国家的命运如同被遮蔽的车轮一般,无法向前推进。“国殇”则是指国家的损失或牺牲,这里强调了国家在动荡中遭受的巨大损失。

最后一句“相州师一溃,从此隳边防。”直接点明了军事溃败的严重后果,相州之战的失败导致了边防的崩溃。这句话揭示了战争的直接后果,也是对国家整体安全状况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动荡不安、边防崩溃的忧虑,以及对历史教训的反思。

收录诗词(845)

黄遵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字:公度
  • 籍贯:汉族客家
  • 生卒年: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天津纪乱十二首(其八)

谁绘流民状,冤霜苦泣零。

沙黄嗥饿犬,月黑尾流萤。

倭坠抛家髻,郎当阁道铃。

不徒标卖宅,遍地贴《零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天津纪乱十二首(其九)

官作胡奴役,魔将鬼界围。

惊雷从掌起,酣梦忽头飞。

神变钉铜版,人难护铁衣。

吞声说离乱,辛苦客逃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天津纪乱十二首(其十)

谁信勤王檄,都成乌合徒。

兵篦纷白劫,国髽哭朱儒。

张脉当螳臂,空谭捋虎须。

计穷惟矢死,一死岂偿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天津纪乱十二首(其十一)

都统开牙治,威仪比汉官。

共和成宙合,馀怒及师团。

锦绣千人散,琅珰大吏冠。

更留鞭血地,说付贼民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