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斋挽四章

勿折我竹枝,勿折我松枝。我松斯跂,我竹斯猗。

松跂斯石,遁翁手植。竹猗斯石,遁翁手辟。

勿折我竹枝,勿折我松枝。竹扫流云,松扫流霾。

我抚我竹,摇摇我悲。我抚我松,遥遥我思。

勿折我竹枝,勿折我松枝。松根龙蟠,竹枝凤栖。

龙之远矣,甘斯年矣。凤之远矣,甘斯年矣。

勿折我竹枝,勿折我松枝。

竹荫我遁翁之斋,松蹲我遁翁之池。

坐斯斋矣,遥我思矣。浴斯池矣,遥我思矣。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以“勿折我竹枝,勿折我松枝”开篇,反复强调对竹与松的爱护,象征着对自然界的尊重和对生命的珍视。诗人通过描绘竹与松的形象,以及它们与石头的关系,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竹子被比作流云,松树则象征着流霾的清除,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赞美之情。

接下来,诗人通过抚摸竹与松的动作,抒发了深深的悲情与思念。竹与松不仅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个人命运的变迁。诗人对竹与松的深情,实际上是对逝去时光和已故人物的怀念,尤其是对“遁翁”的追忆。

诗中提到的“遁翁”,可能是诗人尊敬的前辈或导师,其手植的松树和开辟的竹林,不仅是自然景观的象征,也是精神家园的隐喻。诗人通过“遁翁之斋”和“遁翁之池”的描写,展现了对遁翁生活空间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最后,诗人以“龙蟠”和“凤栖”来形容松根和竹枝,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之美。同时,“龙之远矣,甘斯年矣。凤之远矣,甘斯年矣”的诗句,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感慨,以及对生命中不可逆转的离别的接受与平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景物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和逝去时光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

收录诗词(184)

霍韬(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归韶峒山中

修途惭蹇步,守拙返丘园。

得罪非怀璧,穷途异触藩。

风尘凋壮齿,雨露负明恩。

鸣雁怜庄叟,雄鸠感屈原。

薄田馀稻秫,荒径有兰荪。

涧户窥书帙,山楹列酒尊。

马疲思服皂,鹤举恋乘轩。

岐路新知尽,沧洲吾道存。

樊笼今脱略,鹏鴳且飞翻。

力命今如此,浮荣宁复论。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风门仙迹

仙女乘鸾去,瑶台风雾浓。

空馀石池水,清浅落芙蓉。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冬]韵

鹧鸪返照

楼台馀返照,松栝起秋阴。

欲就云门宿,前溪一水深。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

万竹轩五章

增城老子,有竹万根。根根扫云,根根成阴。

增城老子,荷锄朝行。锄竹之墩,培竹之萌。

薪竹之枝,遥竹之琴。七八十年,作竹主人。

增城老子,亦到西樵。到九龙岩,蹲岩之腰。

绕岩曲腰,植竹十条。像万竹墩,聊亦逍遥。

增城老子,亦到白沙。白沙先生,谓多竹家。

竹以逼俗,一根则足。况于千竹,况于万竹。

增城老子,亦到石头。石头先生,偕之遨游。

道峰竹墩,老子则留。谓渠家物,谓渠好逑。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