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牧

石桥流水月娟娟,自放红林不记年。

六七里村黄犊雨,两三牧竖绿莎烟。

秋云半湿衣垂骭,野曲横吹笛在肩。

郁郁墓门遥指处,可还重上一丘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归牧》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乡村晚归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首先,“石桥流水月娟娟”,开篇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幽的氛围。石桥横跨于潺潺流水之上,月光洒落,如银似练,映照着清澈的水面,形成一幅美丽的月下景象。这句诗通过“娟娟”二字,生动地描绘了月光柔和、细腻的特点,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享受。

接着,“自放红林不记年”,诗人将目光转向远处的红树林,似乎在说这些树木自由生长,岁月流转,它们却无从知晓。这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红树林以生命,表达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赞美之情。

“六七里村黄犊雨,两三牧竖绿莎烟”,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绵延六七里的村庄中,几头黄牛在细雨中悠闲地吃草,牧童们三三两两地在绿草丛中嬉戏,烟雾缭绕,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生活画卷。通过“黄犊”、“牧竖”、“绿莎烟”等意象,诗人展现了乡村生活的闲适与自然之美。

“秋云半湿衣垂骭,野曲横吹笛在肩”,这两句描绘了牧童归家途中的情景。秋云轻拂,湿润了牧童的衣服,他垂下裤脚,一边行走,一边肩上挂着笛子,悠扬的笛声随风飘散,增添了画面的动感和诗意。这一细节描写,不仅表现了季节的变化,也体现了牧童的纯真与快乐。

最后,“郁郁墓门遥指处,可还重上一丘眠”,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的墓地,似乎在思考人生的意义与归宿。这两句既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也流露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在这样的背景下,牧童的归途显得更加深沉与意味深长。

整体而言,《归牧》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谐与美好,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生命和归宿的深刻思考。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7)

谢瑾(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罗江神祠

土祠祈福庆年丰,歌啸巫阳荐祀同。

一奠神惟迎社日,半竿旗不饱灵风。

鸡豚颂里炉烟碧,箫鼓声中烛影红。

拜祝此时须应感,莫嫌门径有苔封。

形式: 七言律诗

黄陵庙

黄陵帝子泣嫔虞,弦断南薰凤影孤。

红尽泪痕传翠竹,青来魂气隔苍梧。

秋风衡岳沉鸿雁,暮雨湘江怨鹧鸪。

明月三千年后夜,九疑云冷梦应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祭酒颐庵先生寄读杜诗一章因奉和

先生观杜诗,洞晓其中趣。

顾兹藜藿肠,焉识菽粟味。

乾坤初未交,风云本难际。

自匪假声诗,乌能吐忠义。

高歌动千言,曲庇非一类。

区区稷契心,绰绰廊庙器。

胡为月下乌,却绕风前树。

鱼龙方混争,鸿雁若相避。

虽致杜鹃词,曷驱野狐媚。

间关蜀道行,悽恻巫峡泪。

累然丧家厖,困若伏枥骥。

康衢本平夷,大雅惜颠坠。

斯文既云亡,吾道安所寄。

浩浩三百篇,寥寥千万世。

惟公得其传,作者奚足继。

公诗天宝间,落日山横翠。

形式: 古风

咏牛

落日散郊野,牯牸分后先。

春风忽相尾,老鼻时一掀。

物情妙造化,蠕动无不然。

伤哉怨旷者,世道何其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