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谢孝子侍疾图

小人有母病不已,十载之中时卧起。

延求仓扁两三人,蔘苓供奉寻常例。

展拜公图愧何似,如公方足为人子。

衣不解带十八年,十八年如一日耳。

一日之中十二时,十二时中泪不止。

愁容又怕阿娘知,笑语温和慰母慈。

评量药物公知医,护持寒暑亦易为。

最难曲折细微处,有病还如未病时。

阿娘之心最痛儿,见儿劳瘁心伤悲。

夜深人静驱儿睡,公谓阿娘儿不疲。

打叠精神颜色怡,形影何能片刻离。

疾苦渐忘阿娘喜,公言子职当如是。

妙手何来老画师,传神都在丹青里。

丹青传出孝子心,画工声价重黄金。

此图抵得孝经读,披图尤使泪满襟。

呜呼噫嘻悲乎哉,今之孝者吾知矣。

棒檄而喜曰显扬,婢仆趋承奉甘旨。

自谓能养类如斯,惜哉未见公此纸。

安得图形千万张,仰瞻遗范遍闾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题谢孝子侍疾图》由清代诗人章元治所作,描绘了一位孝子在母亲病榻前长达十八年的悉心照料。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孝子对母亲的深厚情感与无微不至的照顾,以及母亲对儿子的疼爱与欣慰。

诗的开头描述了孝子的母亲长期患病,他为了母亲四处求医问药,日夜不离左右。接着,诗人赞扬了孝子的孝行,称其为“为人子”的典范,即使在母亲面前也不解衣休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守候在母亲身边。诗中特别提到,孝子在母亲面前总是笑容满面,以减轻她的忧虑,同时自己却因长时间的劳累而泪流不止。这体现了孝子不仅在物质上照顾母亲,在精神上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诗的后半部分进一步描绘了孝子在母亲病中依然保持乐观态度,关心母亲的健康,甚至在母亲面前假装自己并不疲惫。这种无私的奉献和对母亲的深情厚意,让诗人感叹不已。诗人将孝子的行为比作“妙手老画师”传神地刻画在画中,强调了孝行的价值和影响力。最后,诗人呼吁世人学习这位孝子的榜样,将这份孝道传播到每一个角落。

整首诗通过对孝子行为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孝行的赞美和对孝道传承的期望,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孝敬父母的重视和推崇。

收录诗词(6)

章元治(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徐素庵先生慎馀斋诗集谨题二律(其一)

劫火馀生鬓发斑,升平重庆返乡关。

能忘名利心情淡,恰比神仙岁月閒。

自古高风推叔胄,至今真面识卢山。

新诗一卷谁为敌,位置元来李杜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读徐素庵先生慎馀斋诗集谨题二律(其二)

世路崎岖总不平,先生窥破此中情。

家贫自觉心常泰,世浊何妨我独清。

满眼浮云任来去,盟心白水最分明。

南州高士今犹在,岂仅诗篇系重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徐吉云军门玉照

天生韬略罕能侔,知是名人起剪俦。

万里沙涛经久测,半生戎马未曾休。

译材通达孚时望,儒将雍容重上游。

一片雄心忘老至,虎头燕颔定封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七夕谣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后人诵此语,恻恻心暗伤。

团圆儿女情,根本在农桑。

饭熟午鸡啼,饟黍食箪凉。

削梧助膏沐,鬓贴菜花黄。

一日十二时,形影俪容光。

人间无离别,天上有河梁。

托业耕织同,两宿若参商。

缩地乏壶公,鍊石窘娲皇。

河鼓盼锦缄,天孙泣空房。

神仙既修到,转类孤凤凰。

彩云七夕多,瓜果陈甘芳。

谁知五铢衣,不及荆布妆。

谁知七宝车,输与馌饷忙。

乃悟安乐窝,不在白云乡。

悲哉长生殿,密誓无相忘。

长离谶已成,艳曲破霓裳。

李花日零替,杨花何茫茫。

马嵬与鹊桥,此恨共天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