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王定国北归第五桥

白露凄风洗瘴烟,梦回相对两凄然。

雀罗廷尉非当日,鸠杖先生愈少年。

世事饱谙思缩手,主恩未报耻归田。

谁怜第五桥边水,独照台州老郑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清冷的白露和寒风吹过,驱散了瘴气的迷雾,梦醒后我们相对无言,心中充满哀伤。
昔日的雀罗廷尉已不再,鸠杖先生却显得更加年轻。
经历了世事的沧桑,我只想退隐,因为未能报答皇恩而感到羞愧。
又有谁能怜悯这第五桥边的流水,它独自照见了台州老郑虔的身影。

注释

白露:清晨的露水,形容天气凉爽。
雀罗廷尉:古代官名,这里指地位不高的人。
鸠杖:古人用来象征年老的竹杖。
第五桥边水:可能指某个特定地点,代指诗人的情感寄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开篇“白露凄风洗瘴烟”,营造了一种萧瑟的秋天气氛,通过“梦回相对两凄然”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孤独凄凉的情感。

接着,“雀罗廷尉非当日,鸠杖先生愈少年”,诗人提及友人已不复当年,自己也逐渐步入中年,这些意象传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青春易逝的感慨。

“世事饱谙思缩手”则是诗人对于世俗纷争已经见惯不怪,心灰意冷,不再介入其中的态度。“主恩未报耻归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恩惠无以为报,只能带着羞愧隐退田园的复杂情感。

最后,“谁怜第五桥边水,独照台州老郑虔”中,“第五桥边水”可能是某个特定地点,或许象征着诗人与友人的某些共同记忆。这里提及“老郑虔”,则是在表达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怜悯之情,通过这种方式,诗人强调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对友谊深切的怀念。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丰富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在政治低沉、个人理想难以实现时所产生的失落与无奈。通过精致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诗人将个人的情感历程与自然景物巧妙结合,展现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徐君猷挽词

一舸南游遂不归,清江赤壁照人悲。

请看行路无从涕,尽是当年不忍欺。

雪后独来栽柳处,竹间行复采茶时。

山城散尽樽前客,旧恨新愁只自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橄榄

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

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

东坡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片

《折杨》新曲万人趋,独和先生《于蔿于》。

但信椟藏终自售,岂知碗脱本无模。

朅从冰叟来游宦,肯伴臞仙亦号儒。

棠棣并为天下士,芙蓉曾到海边郛。

不嫌雾谷霾松柏,终恐虹梁荷栋桴。

高论无穷如锯屑,小诗有味似连珠。

感君生日遥称寿,祝我馀年老不枯。

未办报君青玉案,建溪新饼截云腴。

形式: 排律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