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十八首(其十一)

相思百馀日,相见苦无期。

褰裳摘藕花,要莲敢恨池。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

翻译

长久以来心中充满思念,但相见的日子却遥遥无期。
提起衣摆去摘莲藕花,想要亲近莲花,怎会因为池水而心生怨恨。

注释

相思:深深的思念。
苦无期:难以期待的相聚时刻。
褰裳:提起下摆(古人常以裳代指下衣)。
摘:采摘。
藕花:莲花。
要莲:渴望亲近莲花。
敢恨池:怎会因池水而心生恨意。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晁采的作品,名为《子夜歌十八首(其十一)》。诗中表达了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思念和渴望相见的心情。

“相思百馀日,相见苦无期。” 这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长时间的相思之苦,以及面对无法预知的团聚时机而产生的痛苦感受。这里,“百馀日”强调了漫长的时间,而“苦无期”则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悲哀。

“褰裳摘藕花,要莲敢恨池。”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生动的情境描写,传达出诗人心中的情感。这里,“褰裳”意指卷起衣袖,是为了不让衣物沾湿。诗人在水边采撷荷花(藕花),这个行为本身就充满了寂寞之感。而“要莲敢恨池”,则更进一步表达了对那未能实现的相见的怨恨,似乎连池中的荷花都能引起诗人深深的不舍和怨愤。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以及自然景物的巧妙运用,展现了一种淡雅而又浓烈的情感。这种情感既包含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蕴含着面对现实无奈时的复杂心理活动。

收录诗词(23)

晁采(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子夜歌十八首(其十二)

金盆盥素手,焚香诵普门。

来生何所愿,与郎为一身。

形式: 乐府曲辞

子夜歌十八首(其十三)

花池多芳水,玉杯挹赠郎。

避人藏袖里,湿却素罗裳。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子夜歌十八首(其十四)

感郎金针赠,欲报物俱轻。

一双连素缕,与郎聊定情。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庚]韵

子夜歌十八首(其十五)

寒风响枯木,通夕不得卧。

早起遣问郎,昨宵何以过。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