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遗稿.读史十首(其十)

绛阙天魔舞不休,义旗昨日起濠州。

东官曾有誇封禅,扫却毡裘拜冕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鉴赏

此诗《军中遗稿·读史十首(其十)》由明代诗人张家玉所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统一与民族尊严的深切关注。

首句“绛阙天魔舞不休”,以“绛阙”象征朝廷或皇宫,而“天魔”则暗喻那些扰乱国家安宁、破坏统一的势力。这句描绘了在朝廷之上,这些破坏力量持续不断地活动,暗示了当时社会局势的动荡不安。

次句“义旗昨日起濠州”,点明了某个起义或反抗行动的爆发,发生在濠州这个地方。这里的“义旗”代表正义的旗帜,暗示了民众对于压迫和不公的反抗意识正在觉醒,预示着可能的变革即将到来。

第三句“东官曾有誇封禅”,提到历史上曾经有官员夸耀过封禅之事。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一种仪式,象征着对天地的敬畏以及对国家的治理。然而,此处的“东官”夸耀封禅,却与上下文形成对比,暗示了这种表面上的辉煌背后,实际上隐藏着深层次的问题,如权力的滥用、道德的沦丧等。

最后一句“扫却毡裘拜冕旒”,表达了诗人对于统一和民族尊严的向往。其中,“毡裘”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借指外族入侵者;“冕旒”则是古代帝王的冠饰,象征着皇权。这句话意味着诗人希望彻底清除外来侵扰,让民族再次尊崇自己的传统与文化,恢复国家的统一与尊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事件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尊严的深切渴望,以及对当时社会动荡局势的忧虑。

收录诗词(184)

张家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文文山先生集不觉饮泣集先生句成六绝(其一)

南望端门泪雨流,衣冠涂炭可胜羞。

遥怜海上今尘土,无限斜阳故国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读文文山先生集不觉饮泣集先生句成六绝(其二)

风打船头系夕阳,孤臣性命寄何乡。

江山有恨销人骨,南北今年几战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读文文山先生集不觉饮泣集先生句成六绝(其三)

鲁连大节岂容磨,回首中天感慨多。

春事暗随流水去,江山如此故都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读文文山先生集不觉饮泣集先生句成六绝(其四)

国亡家破见忠臣,何事痴儿竟误身。

借问一门朱与紫,黄金横带为何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