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朝末年清初诗人李邺嗣的《泊定海夜哭》,表达了诗人在动荡时局中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忠诚的深深忧虑。首句“我实愁来此,荒荒天地昏”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愁苦之情,描绘出一片荒凉、昏暗的景象,暗示了时局的艰难和人心的惶恐。
接下来的“悲风嘶虎石,毅鬼立蛟门”运用象征手法,将悲凉的风声比作虎石间的哀鸣,形象地刻画出战乱中的凄厉气氛,而“毅鬼立蛟门”则借鬼神之象,表达出对忠诚烈士的怀念和对不屈精神的赞颂。
“国史千年寄,臣心一日论”两句,诗人将国家千年的兴衰历史寄托于自己的忠心,表达了对国家的深厚感情和对自己责任的坚守,即使面临生死,也有一日为国尽忠的决心。
最后,“关河戎马在,何地可招魂?”以关河边的战马和动荡不安的局势,进一步强调了战死沙场的将士无法回归的现实,诗人发出无奈的呼喊,何处才是他们的灵魂得以安息之地,表达了对亡者无尽的哀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强烈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忠诚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