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梅(其十)

本来同木石,天性足烟岚。

老大惟留骨,扶疏自向南。

世人胥病渴,吾道莫空谈。

何日提筐去,归山掩破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梅树的深情赞美与向往,通过“种梅”这一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颂扬。

首句“本来同木石,天性足烟岚”,以梅树与木石相比,强调了梅树虽生于自然之中,却拥有独特的天性和气质,如同烟岚般清幽脱俗,暗示了梅树在自然界中的独特地位和超凡脱俗的品质。

接着,“老大惟留骨,扶疏自向南”,描述了梅树的老态龙钟,但依然保持着坚强的生命力,枝干扶疏,向着南方生长,象征着即使历经岁月沧桑,梅树仍能保持坚韧不屈的精神,向着光明的方向生长。

“世人胥病渴,吾道莫空谈”,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世俗社会的批判,认为人们过于追求物质欲望,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诗人则坚守自己的道义,反对空洞的言辞,强调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

最后,“何日提筐去,归山掩破庵”,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归自然,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他期待有一天能够提着篮子,前往山中,掩埋破旧的小屋,隐居于自然之中,过上与世无争、自由自在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树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梅树的自然之美和坚韧之魂,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反思,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自然与人性深刻思考的传统。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舟发石湾奇别山中诸子

言从泷水去,忍与故山违。

帆影侵平楚,钟声隔翠微。

孤踪成独往,无梦见君稀。

早岁同袍者,何年携手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吕耕山从李广文之澄迈(其一)

却笑耕山子,翻为渡海人。

个中知者少,此事与谁陈。

游藉儒官重,交从古道亲。

行行慎岐路,彼岸淼无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吕耕山从李广文之澄迈(其二)

我将入山去,君复事南征。

海国人稀到,东风自送行。

滞形同在客,问道愧称兄。

知有归来日,愁予白发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吕耕山从李广文之澄迈(其三)

山间有明月,珍重赠临岐。

后夜遥相望,清光知为谁。

当中无影象,独立见须眉。

正是飞云外,千峰一日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