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景乐

金陵故国。极目长江浩渺,千重隔。

山无际,临湍怒涛碛。俯春城苇寂。

芳昼迤逦,一簇烟村将晚,严光旧台侧。

何处倦游客。

对此景惹起离怀,顿觉旧日意,魂黯愁积。

幽恨绵绵,何计消溺。回首洛城东,千里暮云碧。

形式: 词牌: 应景乐

翻译

在古老的金陵城,遥望长江波涛壮阔,被重重山水阻隔。
连绵的山脉无边无际,面对汹涌的急流和沙滩。俯瞰春天的城市,芦苇丛中静寂无声。
白天漫长,傍晚时分,一片烟雾缭绕的村庄映入眼帘,严光昔日的钓鱼台就在旁边。
疲倦的旅人不知身在何处。
面对此景,勾起了离别的思绪,顿时感到往日的情感,心中充满忧郁和愁绪。
深深的哀怨绵延不断,如何才能排解这愁苦?回头望去,洛城东方,千里之外的天空,暮色苍茫。

注释

金陵:古都南京的别称。
极目:放眼远望。
浩渺:形容江水广阔无垠。
千重隔:重重山峦阻隔。
临湍怒涛碛:靠近激流和汹涌的沙滩。
芳昼:明媚的白天。
严光旧台:指严子陵隐居的钓鱼台。
倦游客:疲惫的游子。
离怀:离别之情。
魂黯愁积:心情沉重,愁绪堆积。
幽恨:深藏心中的痛苦。
消溺:消除或沉浸于愁苦之中。
洛城:洛阳,古代都城。
暮云碧:傍晚时分的青翠云彩。

鉴赏

这首宋词《应景乐》由萧回所作,描绘了金陵(今南京)长江边的壮丽景色和引发的怀旧之情。开篇“金陵故国,极目长江浩渺,千重隔”展现了金陵古城的雄浑背景与长江的辽阔,暗示历史沧桑与空间遥远。接着,“山无际,临湍怒涛碛”进一步描绘了山势连绵和江水汹涌的景象。

“俯春城苇寂,芳昼迤逦”转而写春天的城市寂静,白天悠长,烟村在傍晚时分更显宁静,严光旧台(严子陵钓鱼台)的遗迹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词人在此处引入“何处倦游客”,表达对游子的同情,他们面对此景,不禁勾起了离愁别绪。

“对此景惹起离怀,顿觉旧日意,魂黯愁积”直接抒发了词人的情感,面对美景,却只能唤起往昔的记忆,内心充满哀愁。最后,“幽恨绵绵,何计消溺”表达了词人深沉的哀怨,无法排解的愁绪如同江水般滔滔不绝。

结尾“回首洛城东,千里暮云碧”以洛城(洛阳)的远方暮色作结,既增添了画面的深远感,也寓含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过去的深深眷恋。整体上,这首词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展现了萧回在山水之间寄托的怀旧之情。

收录诗词(1)

萧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西江月(其九)

调燮火工非小,差殊只在毫厘。鼎炉汞走黑铅飞。

从此恐君丧志。须共真师细论,无令妄动轻为。

幽微玄妙最深机。言语仍须避忌。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其三)

要识真铅真汞,都来只一根源。烹煎火候妙中玄。

不是知音难辨。采取莫差时日,仍分弦后弦前。

玉炉一霎火烧天。无位真人出现。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其二)

默运乾坤否泰,抽添妙在屯蒙。起于复卦剥于终。

温养两般作用。沐浴要防危险,吹嘘全藉离风。

工夫还返入坤宫。火足不宜轻弄。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其七)

一二复临养火,兔鸡沐浴潜藏。分明变化在中央。

结就玄珠片饷。还返归根托体,守城抱一堤防。

黄庭来往是寻常。恍惚之中纵放。

形式: 词牌: 西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