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雪行

滇之西迤临西路八千,擦木乌斯相勾联。

我朝羁縻二百载,金天月窟通人烟。

传闻鸟道入蚕丛,中有雪山高插天。

雪山横亘路邈绵,穷冬雪花俨抛砖。

寒雕不下蓬婆塞,土貊天狗尽伏跧。

行人到此抚膺叹,莽莽不辨坤与乾。

野炊正愁无薪刈,羸马苦饥啮寒毡。

悲风怒号山君啸,岩倾夜半雪雷阗。

土囊涸封火井塞,石栈高低见平平。

平平只道路坦夷,谁知下有九重渊!

五丁龌龊还裹足,夸父趑趄怯争先。

阴霾入夏开新霁,驱策髦犛导先鞭。

蜎行蠕动何蹒跚,附尾蹑踵鱼贯穿。

跬步咫尺人鬼异,于斯寄命徒苟延!

况复长途八百里,曼衍延袤号长川。

长川乍入琼瑶圃,雾淞花开碧玉莲。

僵魂夜拟冰蚕卧,冻魄晓惊曲木卷。

此时岩石尽皴裂,手足皲瘃无完全。

重者堕指轻鱼烂,铄骨露筋百无痊!

我闻此语重叹息,心诧行人意转怜。

农夫平尺歌三白,灞桥驴背耸吟肩。

桃花靧面粉匀袖,红炉宴罢舞旋娟。

谁似行人踏雪苦,踏雪行人九死还!

吁嗟呼,汉家边塞勤远略,全师夜半渡祁连。

阴山六月冰犹冽,未战身先雪里填!

雪里白骨堆如阜,将军铭功勒燕然。

复有孤臣栖海畔,吞毡咽雪十九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朝奏夕贬潮阳路,空悲遗骨瘴江边。

自古徇名同徇利,徒留青史姓氏传。

雪山祗今峙西域,正当太白井鬼躔。

分明天险划夷夏,谁驱迫尔蹑西偏。

幸逢太平通九译,奢心捃载夸腰缠。

从来雪地与冰天,浇不冷,热客肠,黄金白骨相熬煎,贾而欲赢何恶焉?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走雪行》由清代诗人牛焘所作,描绘了在雪山恶劣环境下行走的艰难情景,以及行人的坚韧与悲壮。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环境的严酷与人类精神的抗争,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感染力。

诗的开头描述了雪山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滇之西迤临西路八千”,点明了雪山位于云南西部,与西路相连,历史悠久。接着,“擦木乌斯相勾联”描绘了雪山与外界的联系,虽历经二百载的羁縻,但依然有人烟往来,体现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互动。

“传闻鸟道入蚕丛,中有雪山高插天”则以传说中的鸟道引出雪山的高峻,暗示了行进的艰难。接下来的诗句详细描绘了雪山环境的恶劣,“雪山横亘路邈绵,穷冬雪花俨抛砖”,“寒雕不下蓬婆塞,土貊天狗尽伏跧”,通过动物的反应衬托出雪山的寒冷与险峻。

“行人到此抚膺叹,莽莽不辨坤与乾”表达了行人在面对如此环境时的无奈与困惑。接着,诗人描绘了行人在雪山中的生活状态,“野炊正愁无薪刈,羸马苦饥啮寒毡”,“悲风怒号山君啸,岩倾夜半雪雷阗”,“土囊涸封火井塞,石栈高低见平平”。

“平平只道路坦夷,谁知下有九重渊!”一句转折,揭示了看似平坦的道路下隐藏着深不可测的危险。诗人通过“五丁龌龊还裹足,夸父趑趄怯争先”形象地描绘了面对困难时的犹豫与退缩,与后文“阴霾入夏开新霁,驱策髦犛导先鞭”形成对比,表现了克服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蜎行蠕动何蹒跚,附尾蹑踵鱼贯穿”描绘了行人在雪山中的艰难行进,形象生动。接着,“跬步咫尺人鬼异,于斯寄命徒苟延!”强调了生存的不易,以及对生命的珍惜。

“况复长途八百里,曼衍延袤号长川”进一步说明了行走的距离与艰辛。随后,“长川乍入琼瑶圃,雾淞花开碧玉莲”描绘了雪山下的美景,与之前的严酷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

“僵魂夜拟冰蚕卧,冻魄晓惊曲木卷”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展现了行人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状态。最后,“此时岩石尽皴裂,手足皲瘃无完全”、“重者堕指轻鱼烂,铄骨露筋百无痊!”描绘了行人在雪山中遭受的痛苦与牺牲。

“我闻此语重叹息,心诧行人意转怜”表达了诗人对行人的同情与敬佩。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比,将行人的苦难与日常生活中的幸福进行对比,“农夫平尺歌三白,灞桥驴背耸吟肩。桃花靧面粉匀袖,红炉宴罢舞旋娟”。

“谁似行人踏雪苦,踏雪行人九死还!”一句直接赞美了行人的坚韧与勇敢。最后,“吁嗟呼,汉家边塞勤远略,全师夜半渡祁连。阴山六月冰犹冽,未战身先雪里填!”通过历史典故,进一步强调了行人在国家边防建设中的重要性与牺牲。

“雪里白骨堆如阜,将军铭功勒燕然。复有孤臣栖海畔,吞毡咽雪十九年!”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了行人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状态与牺牲。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朝奏夕贬潮阳路,空悲遗骨瘴江边。”引用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表达了对行人在艰苦环境中仍坚持使命的赞扬。

“自古徇名同徇利,徒留青史姓氏传。雪山祗今峙西域,正当太白井鬼躔。分明天险划夷夏,谁驱迫尔蹑西偏。幸逢太平通九译,奢心捃载夸腰缠。从来雪地与冰天,浇不冷,热客肠,黄金白骨相熬煎,贾而欲赢何恶焉?”总结了诗的主题,表达了对行人在极端环境下的坚持与牺牲的赞美,同时也反思了人性在面对困境时的复杂心理。

整首诗通过对雪山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行人在极端条件下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风貌,既有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也有对人类坚韧意志的颂扬。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场景生动、情感丰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286)

牛焘(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听谈诸边炎瘴

在边谈边瘴,挥麈试驱蚊。

传言或过甚,聊复纪所云。

炎天铄金石,落日飞红尘。

夜中天开笑,空霆声砏磤。

赤地皆焦土,蛮烟郁似餴。

秋风不早下,岚阴腾昈纹。

此时类寒食,禁火思离群。

林枯螫草秀,山童怪花芬。

伏禽偃塌翼,修蜧播腥闻。

更有野火燃,水底热葐蒀。

城门疑失火,鱼龙走鳁鳁。

畏日如畏虎,物情胥泯棼。

夷居屡迁徙,春尽不耕耘。

怪彼商旅者,无还是从军。

况复来虐寇,道暍滋纷纭。

鞭巫竟何为,笑彼虺欲焚。

由来气使然,瘴毒实厉薰。

我来濮洛地,险途久辛勤。

避瘴渺无术,衔杯不辞醺。

昼眠情苦禁,晚饭日未曛。

尝新远果瓜,陶情在诗文。

幸无龙江疠,旦暮期秋分。

安得杨枝水,净心炎雾氛。

形式: 古风

镇沅杂咏三十六韵

炎徼南荒外,瓜城绝塞边。

九夷今部落,六诏古山川。

土姓延窝泥,银生控濮铅。

封疆馀壁垒,蛮触息戈鋋。

环郭无完雉,梯山有画阡。

涧虚溪涨雾,树老叶生烟。

野栅环芦箐,山阴杂木棉。

蜂房烟窦蜜,蜗户灶丁遍。

南浦催耕早,西成报赛虔。

风声寅亥市,米价丙丁年。

云外溪舂碓,山根竹引泉。

三秋无候雁,二月有鸣蝉。

恩镇旋分合,刁刀任倒颠。

衣冠齐气缓,巫觋楚风沿。

艾叶呼成俗,茶盐礼不愆。

花裙百幅叠,青布满头缠。

饲蛊吁堪怪,埋魂习未悛。

瘴气先比稻,炎汗臭如膻。

野水荒山地,黄云赤日天。

销魂戛洒渡,詟梦哀牢颠。

马路千盘转,羊肠九折旋。

登危筋力尽,入境衣履穿。

黉序长榛莽,衙斋傍市廛。

芷茎香寂寞,楚水月婵娟。

人立扶桑影,家馀玉版禅。

共春鸟异响,别树花同妍。

太仆丛祠古,西林乐府传。

清风销案蠹,时雨慕堂鳣。

此日权司铎,前身愧谪仙。

阮途穷未返,潘序拙宜然。

问菊无来使,折梅谁递笺。

春情云漠漠,乡思泪涓涓。

手板裁霜竹,头衔问雪毡。

但愁官冷落,例与郡移迁。

对酒空怜鬓,吟诗剩有肩。

輶轩久废职,会萃拟成篇。

形式: 排律

德源城

妇德自生成,讵假蒙渠旌。

蒙渠今无土,慈善独有城。

孤城落日荒烟屯,坏堞颓垣不复存。

空山杜宇啼残血,西风寡鹤唳秋原。

此城自昔涸无水,物换星移屡迁徙。

谁知德慧有真源,旧城新城同不死。

狡哉蒙渠善悔后,明识妃名传不朽。

德源肇锡虽自仇,德源之称盈人口。

我闻李毅有女名云秀,父死保城殄夷寇。

至今人称天女城,德源无乃辉先后。

成败讵足论英雄,忘仇负义真遗臭。

更有阿南夫死身自焚,名先宁北青史闻。

星回六月燃松炬,南与北与说纷纷。

不列寒食禁烟火,义取光焰烛滇云。

我来邓赕考前志,父老犹能谈遗事。

四诏同冤松明楼,铁钏约臂何其智。

舁归窀穸妃之仁,守城誓死勇且义。

四德既具四维张,焉用城头树灵帜。

夫人城今安在哉?德源名桥为妃识。

德源桥下沵苴江,千载源流永不匮。

形式: 古风

姑娘塞

马容城东沅溪外,山半孤村堪图画。

兹山中窅翠周遭,白云深处闻犬吠。

疑有幽人卧云中,不与红尘通謦欬。

入境问俗访遗事,山村却号姑娘塞。

从来灵秀钟淑媛,莺闺燕阁流芳在。

西湖之名由西子,若耶溪边流香黛。

明妃生长亦有村,姊归女子嫌丑怪。

更有小姑住青溪,独处无郎蒋候妹。

今之村姑何人斯,父老无传志无载。

始知肇锡多传讹,大孤小孤同附会。

吁嗟女兮竟乌有,丈夫岂为儿女态。

即今此地清且幽,愿与高人筑鹿砦。

闺中芳名不外扬,况兹无稽谬置喙。

古道淳良风尚存,改名易俗诚何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