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补阙

十年归客但心伤,三径无人已自荒。

夕宿灵台伴烟月,晨趋建礼逐衣裳。

偶因麋鹿随丰草,谬荷鸳鸾借末行。

纵有谏书犹未献,春风拂地日空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皇甫冉的作品,名为《酬李补阙》。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归乡十年后的心境和自然环境的变化。

"十年归客但心伤" 表示诗人归家已逾十载,但内心的伤感依旧难以愈合。这句话传达了时间流逝与个人情感之间的矛盾,即便是久别重逢,也无法完全弥补过往的遗憾。

"三径无人已自荒" 描述的是家园的荒凉,原本热闹的人行如今变得冷清。"三径"指的是宅院中的小路,这里用以形容诗人的住宅区,如今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生气,反映出时间对自然和人间生活的侵蚀。

"夕宿灵台伴烟月" 这一句描绘了一幅宁静夜晚的景象。灵台是古代天文观测的地方,诗人在那里过夜,与淡淡的云烟和清冷的月亮为伴。这不仅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也映射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情怀。

"晨趋建礼逐衣裳" 建礼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建筑物或仪式地点。这里的“晨趋”意味着清晨时分,诗人匆忙赶赴那个地方追随他人的衣摆。这句话给人一种急促和紧迫感,或许是在描述一种对旧日生活的怀念和追求。

"偶因麋鹿随丰草" 这里用了“偶因”来表达偶尔因为某种原因,诗人跟随着麋鹿走向浓密的草丛。这一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谬荷鸳鸾借末行" “谬”字在这里可能是用错了,应该是“眷”,意为眷恋。这句话表达的是诗人对荷花和鸳鸾(一种水鸟)的眷恋之情,以及他希望能借助这些自然景物来延续自己的最后旅程。

"纵有谏书犹未献" 这里提到诗人手中握有一份谏书,但还没有呈献出来。这可能是指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批判,虽然他有话想说,但这些话尚未找到合适的时机和方式来表达。

"春风拂地日空长" 最后一句描绘了一个春天景象,温暖的春风轻拂大地,而白昼似乎变得格外漫长。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可能暗含着诗人对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家园、自然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归乡者对于时光流转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28)

皇甫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 字:茂政
  • 籍贯:润州(今镇江)丹阳
  • 生卒年:公元717年

相关古诗词

酬崔侍御期籍道士不至兼寄

一心求妙道,几岁候真师。

丹灶今何在,白云无定期。

昆崙烟景绝,汗漫往还迟。

君但焚香待,人间到有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题竹扇赠别

湘竹殊堪制,齐纨且未工。

幸亲芳袖日,尤带旧林风。

掩笑歌筵里,传书卧阁中。

竟将为别赠,宁与合欢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题昭上人房

沃州传教后,百衲老空林。

虑尽朝昏磬,禅随坐卧心。

鹤飞湖草迥,门闭野云深。

地与天台接,中峰早晚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题魏仲光淮山所居

人群不相见,乃在白云间。

问我将何适,羡君今独闲。

朝朝汲淮水,暮暮上龟山。

幸已安贫定,当从鬓发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