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被遗弃的妃子在深夜中表达她对君王恩爱的渴望与哀怨。诗中的“营营孤思通”和“寂寂长门夜”,通过反复的字眼营造出一种深宫寂寞、孤独思念的情境。
"妾妒亦知非,君恩那不借"表达了妃子对自己心中的疑惑和不安,她意识到自己的妒意是多余的,但又渴望得到君王的恩宠。这里的“借”字用得巧妙,既表明她不愿强求,又透露出她内心深处的渴望。
"携琴就玉阶,调悲声未谐"则描绘了妃子在月下弹奏琴瑟,以此来寄托自己的哀愁。这里的“调”字和“谐”字都与音乐有关,但音调不和谐,反映出她内心的凄凉。
最后两句“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妃子将自己的思念托付给清澈的月亮,希望这份思念能如同月光一般融入君王的心中。这不仅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是一种无望的悲哀。
整首诗通过精巧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将妃子的寂寞、渴望与哀怨表达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