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山

木叶新时雨亦晴,山中少驻不妨程。

童嫌路峻频痴坐,僧喜岩幽每促行。

草荡春深无雁到,松林月上有猿声。

石屏一带三千丈,可惜题诗又不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雨过天晴,木叶新生,山中小憩也无妨继续行程。
孩童嫌路陡峭,常常坐着发呆;僧人喜欢岩洞幽深,总是催促快走。
春天深处草丛中,连大雁也不来;松林月夜,只闻猿猴哀鸣。
巨大的石屏绵延三千丈,可惜无法在此题诗留念。

注释

木叶:新生的树叶。
雨亦晴:雨后放晴。
不妨:不妨碍。
童嫌:孩童嫌恶。
路峻:山路陡峭。
频痴坐:经常发呆坐着。
僧喜:僧人欢喜。
岩幽:岩洞幽深。
促行:催促行走。
草荡:草丛。
春深:春天深处。
无雁到:没有大雁飞来。
松林:松树林。
月上:月光照射。
猿声:猿猴的叫声。
石屏:巨大的石壁。
三千丈:极长。
题诗:题写诗歌。
不成:不能实现。

鉴赏

这首宋诗《雁山》描绘了雨后初晴的山中景色,诗人赵汝回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点滴感受。首句"木叶新时雨亦晴",点明了季节转换,雨后的清新气息与新生的树叶相映成趣。接着,"山中少驻不妨程"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欣赏和行程的从容,即使稍作停留也无妨。

"童嫌路峻频痴坐",通过儿童的视角,写出山路崎岖,孩子们因好奇而驻足痴望,流露出天真烂漫的童趣。"僧喜岩幽每促行"则转而描绘僧侣对于幽深岩洞的喜爱,他们匆匆前行,似乎被这宁静的环境所吸引。

"草荡春深无雁到,松林月上有猿声",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寂静与空旷,春天的草丛深处没有雁群经过,只有松林间传来的猿鸣打破静谧,增添了神秘感。

最后,"石屏一带三千丈,可惜题诗又不成",诗人遗憾地感叹,眼前的壮丽山景虽美,却无法用诗句完全表达,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敬畏和创作灵感的缺失。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色和生动的人物描绘,展现了雁山的秀美与诗人的情感体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44)

赵汝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酬诸友喜归之作

却归思去日,十过草池春。

新雪满双鬓,故交馀几人。

藏书蟫独饱,借宅鹤同贫。

夜起吟芳什,凉风吹桂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题刘荆山母墓

绿草䰐鬖白露晞,老樵能记虎眠时。

石函深贮悬钟谶,翠壁新刊断织碑。

陇势三分松桧色,泉声千古蓼莪悲。

圭郎向日升堂友,留宿云庵撰诔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薛景石瓜庐

湖村有真逸,爱着钓鱼袍。

鹤语柴门静,身闲笔砚劳。

移来瓜种别,看得桂丛高。

所写虽云僻,文名不可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洪武十六年冬十有二月朔以召入见试经于文渊阁述事一首

官壶五点鸡三唱,冠佩如云列绛霄。

黄道六龙行化日,彤廷一廌立清朝。

象来交趾经蛮服,马出流求涉海潮。

朝退试文东阁下,笔端五色欲飘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