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程寺二首(其二)

忽逢劬劳旦,儿女拜我前。

低头勿颂寿,乃公实不天。

东南西北去,日月时序迁。

目断乌江麓,高坟锁暝烟。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忽然遇到劳苦的一天,孩子们在我面前跪拜。
低下头,不要祝我长寿,因为实际上命运并不眷顾我。
我将前往东西南北,随着时光流逝岁月更迭。
遥望乌江边,那里的高坟被暮霭笼罩。

注释

忽逢:突然遇到。
劬劳:辛劳。
旦:早晨。
儿女:子女。
拜:跪拜。
勿:不要。
颂:祝颂。
寿:长寿。
乃公:我(自指)。
实:实际上。
不天:不顺天意。
东南西北:四方。
去:前往。
日月:太阳和月亮。
时序:时节。
迁:变迁。
目断:远望到尽头。
乌江:长江上的一个地名。
麓:山脚。
高坟:高大的坟墓。
锁:笼罩。
暝烟:暮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老人在家中庆寿的情景。"忽逢劬劳旦,儿女拜我前"表达了老人突然被家人围绕,受到子孙的尊敬和祝福。"低头勿颂寿,乃公实不天"则透露出诗人对那些虚伪祝寿之词的不屑一顾,他认为真正的祝愿应当是发自内心,而非表面的礼节。

"东南西北去,日月时序迁"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目断乌江麓,高坟锁暝烟"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心境,其中“目断”意味着视线所及之处,“乌江麓”可能是指远方的山川,而“高坟锁暝烟”则给人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

诗中虽然有对生命无常和虚伪祝愿的感慨,但整体上却流露出一种平静、超脱的心态,展现了诗人面对生与死时的从容与智慧。

收录诗词(244)

李吕(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 籍贯:记诵过
  • 生卒年:1122—1198

相关古诗词

胡程寺二首(其一)

上天一何惨,盛夏忽霜飞。

竟夺慈母去,焉用此身为。

空馀白云念,无复彩戏时。

一恨一洒血,何以报春晖。

形式: 古风

茶灶

中坻出盘陀,曲突非刻画。

仙翁碾玉尘,盈瓯试春色。

形式: 五言绝句

贺吴守被召

吴公骨秀如天人,胸襟落落皆经纶。

少年固已富家学,筮仕聊称梅子真。

挽弓驰马特馀事,智勇未减飞将军。

向者长汀初拥节,寇攘聚集惊乡村。

谁知抚定有长策,不戮一夫令自新。

稚耋欢呼弛兵革,至今妥贴无叛民。

移帅赣川尤镇静,宿奸褫魄胥崩奔。

往年群盗号渊薮,一旦荒垄安锄耘。

钱流地上非横索,铃斋坐啸生阳春。

践更盘错威望著,素秉公廉政有神。

贪吏望风争解去,冤民在处皆获伸。

还家坐席曾未煖,迅召连催已在门。

或人未免巧求誉,我公特立天下闻。

厥今器识兼文武,倒指谁欤当此举。

江淮百万屯边兵,转输馈饷倾吴楚。

中原荆棘今几年,师老不试漫貔虎。

陛下翻然采舆论,天意可见公宜处。

裴度指日平蔡州,充国先零岂难取。

唾手燕云会有时,伫看大将建旗鼓。

勒功异域鄙班超,归佐熙朝作申甫。

形式: 古风

送双峰圣僧遗像还山

枯木形模酷肖之,祇应铎落自秦时。

定光炉韛收亲子,圆觉门风出自枝。

韬晦无因观大用,感通犹得见全提。

要知取次为霖去,便是元初利物机。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