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成鹫所作的《赠吕耕山》。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与期许,以及对道与儒家思想的深刻理解。
首联“逢人唯劝作真儒,此事如君谅不辜”,诗人直接表达了对朋友的期望,希望他能成为真正的儒家学者,这样的追求在诗人看来是无可指责的。这里“真儒”不仅指学问上的真才实学,更强调了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的重要性。
颔联“但解青莲生火宅,何妨浊水得玄珠”,运用了佛教中的比喻,“青莲生火宅”象征着在世俗的苦难中寻找解脱之道,“浊水得玄珠”则比喻在平凡生活中发现真理或智慧。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鼓励,即使身处困境,也应保持内心的纯净,追求精神的升华。
颈联“道存琴瑟调应好,心向蒲团坐亦枯”,进一步阐述了修身养性的理念。诗人认为,只要内心遵循正道,无论是弹琴还是静坐,都能达到心灵的和谐与宁静。这里“道存”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琴瑟调好”和“坐亦枯”则是对内心平和状态的描绘。
尾联“我已出家君罢道,相看无计赠区区”,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诗人已经选择了出家的生活方式,而朋友则继续追求自己的道路。尽管生活方式不同,但两人都在各自的道路上寻求精神的提升。最后一句“相看无计赠区区”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敬意与祝福,虽然无法以物质赠予,但心意相通,友情长存。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话题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以及对朋友的深切关怀和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