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通天岩示邹陈二子

邹陈二子皆好游,一往通天十日留。

候之来归久不至,我亦乘兴聊寻幽。

岩扉日出云气浮,二子晞发登岩头。

谷转始闻人语响,苍壁杳杳长林秋。

嗒然坐我亦忘去,人生得休且复休。

采芝共约阳明麓,白首无惭黄绮俦。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王守仁与邹、陈二子一同游历通天岩的场景,展现了他们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超脱态度。

首句“邹陈二子皆好游”,点明了人物,暗示了他们对探险的好奇心。接着“一往通天十日留”描绘了他们深入探索的旅程,仿佛在通天岩中停留了整整十日,隐喻着心灵的深度探索。

“候之来归久不至,我亦乘兴聊寻幽”表达了等待友人归来的心情,同时诗人自己也兴致勃勃地探寻幽静之地,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内心的宁静。

“岩扉日出云气浮,二子晞发登岩头”描绘了清晨阳光初照,云雾缭绕的景象,邹、陈二子沐浴在阳光下,登上岩石之巅,象征着心灵的觉醒和精神的升华。

“谷转始闻人语响,苍壁杳杳长林秋”通过山谷回荡的人声和远处苍茫的山壁、深秋的树林,营造了一种悠远而神秘的氛围,暗示了自然界的广阔和深远。

“嗒然坐我亦忘去,人生得休且复休”表达了诗人与邹、陈二子坐下来享受片刻宁静,忘却尘世烦恼,体悟到人生短暂,应当适时休息,享受生活。

最后,“采芝共约阳明麓,白首无惭黄绮俦”预示了他们将共同在阳明山麓采芝,老去时也不会因未能实现理想而感到羞愧,体现了对理想和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王守仁与邹、陈二子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他们对自然、生活和理想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青原山次黄山谷韵

咨观历州郡,驱驰倦风埃。

名山特乘暇,林壑盘萦回。

云石缘攲径,夏木深层隈。

仰穷岚霏际,始睹台殿开。

衣传西竺旧,构遗唐宋材。

风松溪溜急,湍响空山哀。

妙香隐玄洞,僧屋悬穹崖。

扳依俨龙象,陟降临纬阶。

飞泉泻灵窦,曲槛连云榱。

我来慨遗迹,胜事多湮埋。

邈矣西方教,流传遍中垓。

如何皇极化,反使吾人猜?

剥阳幸未绝,生意存枯荄。

伤心眼底事,莫负生前杯。

烟霞有本性,山水乞归骸。

崎岖羊肠阪,车轮几倾摧。

萧散麋鹿伴,涧谷终追陪。

恬愉返真澹,阒寂辞喧豗。

至乐发天籁,丝竹谢淫哇。

千古自同调,岂必时代偕。

珍重二三子,兹游非偶来。

且从山叟宿,勿受役夫催。

东峰上烟月,夜景方徘徊。

形式: 古风

睡起偶成二首(其一)

四十馀年睡梦中,而今醒眼始朦胧。

不知日已过亭午,起向高楼撞晓钟。

形式: 七言绝句

睡起偶成二首(其二)

起向高楼撞晓钟,尚多昏睡正懵懵。

纵令日暮醒犹得,不信人间耳尽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立春

荒村乱后耕牛绝,城郭春来见土牛。

家业苟存乡井恋,风尘先幸甲兵休。

未能布德惭时令,聊复题诗写我忧。

为报胡雏须远塞,暂时边将驻南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