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七律(其五)

雪白都无半点尘,多应滕六即花神。

孤根欲老冰霜国,一朵尽收天下春。

流水断桥谁是主,寒松疏竹合为邻。

寥寥不见古颜色,澹月微云到本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雪白得没有丝毫尘埃,大概腾六就是掌管花草的神仙。
孤独的根茎在冰冷霜冻的国度里顽强生存,一朵花却能汇聚天下所有的春色。
流水环绕的断桥不知何人主宰,寒冷的松树和稀疏的竹子成为邻居。
再也见不到古时的景象,只有淡淡的月光和微云显露出事物的本质。

注释

尘:尘埃。
滕六:古代神话中的雨神。
孤根:孤独的根茎。
冰霜国:形容极寒之地。
断桥:桥身中断或损坏的桥。
寒松疏竹:寒冷季节里的松树和稀疏的竹子。
寥寥:稀少,空旷。
古颜色:古代的景象或风格。
澹月微云:清淡的月光和轻薄的云彩。
本真: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实状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后梅花的美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梅花坚贞不屈品格的赞赏。"雪白都无半点尘"一句,通过雪后的世界中梅花独自盛开的情景,强调了梅花的纯洁和高洁。"多应滕六即花神"则表明诗人对梅花之美的欣赏,认为其已经达到了一种精神层面的境界。

"孤根欲老冰霜国"两句,通过描写梅树在严寒中依旧坚守,体现了梅花不畏艰难、傲立雪中的高贵品质。"一朵尽收天下春"则是对梅花独自盛放的赞美之词,意味着即便是在严冬之中,它也能承载起整个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流水断桥谁是主"两句,通过描绘雪后河流断裂、桥梁被冰封的景象,表达了自然界在严寒中的静谧与孤寂。"寒松疏竹合为邻"则进一步强调了梅花在这样的环境中,与其他植物共同构成了一幅别致的画面。

"寥寥不见古颜色"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景象无法复见的感慨。"澹月微云到本真"则是对梅花之美的再次赞叹,认为在淡雅的月光和轻柔的云彩中,梅花展现出了最为真实和纯粹的自然之美。

整首诗通过对雪后梅花独自盛放的情景描写,以及对其坚贞不屈品格的赞赏,展示了作者对于梅花的深切情感以及对自然界中生命力强大的赞美。

收录诗词(100)

张道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宗端平二年(1235)进士。曾从真德秀学。历广州司理参军,景定间为池州佥判,改襄阳府推官。五年卒,年六十四。生平作咏梅诗三百余首

  • 号:实斋
  • 籍贯:衢州开化(今属浙江)
  • 生卒年:1202~1268

相关古诗词

梅花七律(其十九)

越疏越澹越幽奇,最是精神与月宜。

残雪轩窗看到晓,冷烟篱落立移时。

寄将水驿传千里,折得寒檐第几枝。

只为花清诗自别,此花之外更无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梅花七律(其三)

洒落胸襟不受尘,水沈为骨玉为神。

直疑天上浑无雪,不许人閒别有春。

驱遣山蜂离境界,招呼野鹤作比邻。

分明清入仙臞格,人似孤山始得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梅花七律(其一)

夜月轻描玉样身,枉拚心力唤真真。

藤床几度劳清梦,竹屋相看是故人。

玉雪襟期惟我共,金兰气味更谁亲。

一清赖有天知己,多少春花逐后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梅花七律(其六)

万雪千霜百岁枯,月中不数桂婆娑。

香来野墅深深径,影落寒池浅浅波。

众木凋零愁冻折,一枝的皪得春多。

题诗未有惊人句,输与风流人姓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