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涧水声喧户外,卷帘山色入窗来。

自有晚风推楚浪,不劳春色染湘烟。

卓氏垆前金线柳,隋家堤畔锦帆风。

门外白云何处雨,一条清涧绕溪流。

形式:

翻译

沿着涧水的声音喧闹在户外,窗帘被拉开,山色映入窗内。
傍晚的微风自然地推动着湖面的波浪,无需春天的色彩去渲染湘江的烟雾。
卓氏酒家前的柳树如金线般摇曳,隋朝堤岸旁的船只扬起了锦帆迎风而行。
门外的白云下不知哪里飘落了细雨,一条清澈的涧水环绕着溪流流淌。

注释

沿:顺着。
涧:山谷中的小溪。
喧:嘈杂。
户外:室外。
晚风:傍晚的风。
楚浪:楚地的湖面波浪。
湘烟:湘江上的雾气。
卓氏垆:卓氏酒家。
金线柳:形容柳树在阳光下闪亮如金线。
隋家堤:隋朝时期的堤岸。
门外:屋外。
白云:白色的云朵。
雨:下雨。
清涧:清澈的小溪。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图,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意境营造,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与独特的情怀。

首句“沿涧水声喧户外”设定了一个在幽静山谷中居住的场景,其中“涧”指小溪,“喧”字形象地传达了水流湍急的声音,如同自然界中的音乐,环绕在诗人居所之外。

紧接着“卷帘山色入窗来”则描写了室内与户外景色的交融。这里的“卷帘”即是拉开窗帘,让外面的山色透过窗棂映入室内,彷佛自然景观也参与到了诗人日常生活中。

第三句“自有晚风推楚浪,不劳春色染湘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感悟。这里,“晚风推楚浪”形象地描绘出秋天晚风吹动水面的情景,而“不劳春色染湘烟”则是说春天的颜色无需刻意强调,因为春光本身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自然而然地散发着迷人的气息。

第四句“卓氏垆前金线柳,隋家堤畔锦帆风”则是对特定地点景物的描写。这里的“金线柳”形容的是柳树随风摇曳如同金色的丝线,而“锦帆风”则是将帆船在微风中行驶的情景比喻为华丽的织锦,表现了诗人对这些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细腻描绘。

最后两句“门外白云何处雨,一条清涧绕溪流”则是诗人对远方天气变化的一种遐想和对眼前山谷中清澈溪水的描写。通过“门外白云何处雨”,诗人表达了对未来天气变化的好奇与期待,而“一条清涧绕溪流”则是对当前所处环境中溪水美景的再次强调,彰显出自然界中的生命力和动感。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风、云等自然元素的精细描写,构建了一个既静谧又生动的意境,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393)

温庭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本名岐。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字:飞卿
  •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 生卒年:约812—866

相关古诗词

戏令狐相

自从元老登庸后,天下诸胡悉带铃。

形式: 押[青]韵

别慧山书堂

捲帘晓望云平槛,下榻宵吟月半窗。

病守未能依结社,更施何术去为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江]韵

题历山司徒右长史祖宅

隳官长史籍,高步历山椒。

丽句传黄绢,香名播宋朝。

分能知止足,迹贵出尘嚣。

松竹心长固,池台兴自饶。

龙宫欣访旧,莺谷忝迁乔。

从事叨承乏,铜章愧在腰。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伏览吕侍郎丘员外旧题十三代祖历山草堂诗因书记事

名遂贵知己,道胜方晦迹。

高居葺莲宫,遗文焕石壁。

桑田代已变,池草春犹碧。

识曲遇周郎,知音荷宗伯。

调逸南平兆,风清建安迹。

祖德今发扬,还同书史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