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希声莲华樵人遇仙行

芦溪之山高插天,莲峰更压芦溪山。

峰头青壁几千年,谁知玉阙藏神仙。

平明采樵陈氏子,五云深处楼台起。

中有七仙白玉冠,方瞳射人秋自寒。

台前一道白莲泉,七始花开一成莲。

固知此子无仙骨,祇以■㣚入仙室。

低头乞命却走回,尚复褰裳取莲实。

归来疑信互相传,朴哉此子非妄言。

安知琼楼玉室峭千尺,即非面前崔嵬一片石。

安知世人俗气厚如山,翻把琼楼玉室作石看。

亦非仙人幻作石,世人俗眼自不识。

安得鸿都道士白玉簪,持我此诗扣青壁。

形式: 古风

翻译

芦溪之山高耸入天,莲峰更是压过了芦溪山。
峰顶的青色峭壁已有几千载,谁能想到其中有玉宫藏着神仙。
清晨,打柴的陈姓少年,深入云雾缭绕的地方,楼阁显现。
楼中住着七位仙人,头戴白玉冠,目光如秋水般寒冷。
楼前有一道白莲泉,七色莲花初绽就已成莲。
人们本知这少年没有仙人的体质,但他却能进入仙境。
他低头求饶后逃回,还摘取了莲子。
归来的消息在人群中流传,他的朴实并非虚言。
谁又能料到,那琼楼玉宇高千尺,其实并非眼前巨石。
世人世俗的眼光如山般厚重,反而视琼楼玉宇为石头。
并非仙人幻化为石,而是凡人眼光无法识别。
如何能得到鸿都道士的白玉簪,让他敲击青壁验证我的诗。

注释

芦溪:地名。
插天:直插天空。
莲峰:莲花形状的山峰。
压:超过。
玉阙:玉制宫殿。
藏:隐藏。
平明:清晨。
陈氏子:姓陈的少年。
五云:神话中的五彩祥云。
深处:深处。
七仙:传说中的仙人。
白玉冠:白色的玉制王冠。
方瞳:方形的眼睛。
射人:目光炯炯。
乞命:求饶。
走回:逃跑回去。
褰裳:提起衣裳。
莲实:莲子。
疑信:疑惑和相信。
朴哉:朴实。
琼楼玉室:美轮美奂的宫殿。
峭:陡峭。
崔嵬:高大险峻。
一片石:一块大石头。
俗气:世俗的眼光。
厚如山:厚重如山。
幻作石:幻化为石头。
鸿都道士:古代道教人物。
扣青壁:敲击青色峭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芦溪之山的奇遇。开篇即以"高插天"、"压芦溪山"勾勒出莲峰的壮丽景象,接着又描写了峰头青壁千年不变,暗示其中可能隐藏着神仙。诗人在平明时分叉遇见陈氏子,并看到楼台高起于五云之中,七仙白玉冠映照其间,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然而,诗人自省非仙骨,只是偶然闯入了仙境。尽管归来后对所见产生了疑惑,但仍坚信那琼楼玉室非同凡响,不应被世人视作寻常石块。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世俗与超自然之间界限的思考,以及对世人俗气的一种批判。

最后,诗人请求鸿都道士白玉簪,将这段奇遇刻于青壁之上,以此传诸后世。整首诗语言流畅,想象丰富,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超凡的艺术追求。

收录诗词(88)

利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沽酒

有钱但沽酒,莫买南山田。

勾引催租人,惊散青松烟。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金川早行

著野霜方新,照天日未出。

苍茫雾气昏,惨淡一片白。

吾疑九天外,与此同一色。

形式: 古风

青阳洞天呈青阳主人曾少裕

两崖苍苍峭天柱,停策崖边唤舟渡。

青巾羽客打舟来,惊起灵蛇绝溪去。

千年神浆不自惜,万里晴天安得雨。

但见飞流落半空,空中此水来何处。

岩下犹涵太古泉,安知上不通银浦。

苍藤半湿苔藓昏,石罅无根迸孤树。

洞门一隙仅通人,可惜凿空开洞府。

乾坤明晦自有时,突然栋宇那非数。

开辟岂无人到来,岩崖尚绝猿猱路。

先生朝昏息丹岩,万壑归心心不语。

瑶磬一声天壁寒,白云紫雾惊相顾。

形式: 古风

临平春日有怀

少年贱生理,嗜书彊解事。

长怀希南风,趋数惭北鄙。

乾坤双鬓改,日月寸心死。

誓从鹿豕游,乃复叨一第。

两年三作别,云雾生马耳。

临平二月春,花事归桃李。

独寻处士梅,三肃湖边水。

一官未得仕,畏首复畏尾。

旁观未知羞,自愧已无地。

悬知簪绂禽,扰扰事万起。

终当绿雾中,友彼乘龟子。

南柯不世勋,仅足雄众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