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上人见访忆李端

雁稀秋色尽,落日对寒山。

避事多称疾,留僧独闭关。

心归尘俗外,道胜有无间。

仍忆东林友,相期久不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大雁稀疏,秋色已尽,夕阳映照着寒冷的山峦。
为避开世事常借口生病,独自留下与僧人闭关修行。
心灵超脱于尘世之外,追求的道义超越了有与无的界限。
仍然怀念在东林寺的朋友们,期待相聚却许久未能实现。

注释

雁稀:大雁数量稀少,常用来象征秋天的景象。
秋色尽:秋天的景色即将消失,意味着季节的转变。
寒山:寒冷的山,可能指秋天的山或心境的冷寂。
避事多称疾:逃避世俗事务,常常以生病为借口。
留僧独闭关:独自留下与僧侣一起进行闭关修行。
尘俗外:世俗生活的之外,指超脱世俗的状态。
有无间:佛教用语,指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的境界。
东林友:指在东林寺的朋友,可能是指一同修行的人。
相期久不还:期望与朋友长久的相聚,但未能如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雁稀秋色尽,落日对寒山”两句,设定了一个秋末傍晚的景象,天空中偶有大雁飞过,秋天的颜色渐渐消退,而落日则与远处的寒冷山峦相对。这样的景致给人一种孤寂和萧索之感。

接着“避事多称疾,留僧独闭关”两句,则表明诗人为了逃避世俗纷扰,常以有病为由推辞交际,而留下一位僧侣,与世隔绝,只是为了心灵的宁静。这里的“称疾”和“闭关”,都显示了诗人对于尘世生活的拒斥与逃避。

“心归尘俗外,道胜有无间”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的心已经超脱于尘世之外,而他所追求的“道”(这里指的是禅宗或道家等修行的境界),是高于一切世俗标准和评价的,是没有高低优劣之分的。

最后两句“仍忆东林友,相期久不还”,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旧友的怀念之情。这里的“东林”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点或者是诗人的朋友群体,而“相期”表明了彼此之间的约定和承诺,但这种承诺已经被时间所淹没,似乎不再可能实现。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同时也蕴含着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

收录诗词(165)

司空曙(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此从《新唐书》),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唐时广平府辖区为现在的广平县和永年县等。依《永年县志》记载,唐朝诗人,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为人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同时期作家有卢纶,钱起,韩翃等。他的诗多幽凄情调,间写乱后的心情。诗中常有好句,如后世传诵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像是不很着力,却是常人心中所有

  • 字:文初(《唐才子传》作文明
  • 籍贯:为今天的永年县)

相关古诗词

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赋得的的帆向浦

向浦参差去,随波远近还。

初移芳草里,正在夕阳间。

隐映回孤驿,微明出乱山。

向空看不尽,归思满江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遇谷口道士

一见林中客,闲知州县劳。

白云秋色远,苍岭夕阳高。

自说名因石,谁逢手种桃。

丹经傥相授,何用恋青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塞下曲

寒柳接胡桑,军门向大荒。

幕营随月魄,兵气长星芒。

横吹催春酒,重裘隔夜霜。

冰开不防虏,青草满辽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