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韦骧所作的《又过九华山》。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九华山的向往与遗憾之情。
首句“昔年尝慕此山游”,诗人回忆起往昔曾对九华山心生向往,渴望一游。然而,接下来的“今日经行不暇留”一句,却道出了现实与愿望之间的落差——如今虽有机会经过,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停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遗憾与无奈。
“好意尚为尘迹累”,这一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他意识到,即便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常常被世俗的束缚和限制所累,使得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这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感慨,也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隐喻。
最后一句“碧鸡山凤勿相尤”,诗人以碧鸡山和凤凰作为象征,表达了对未能实现愿望的理解与宽容。他希望九华山(此处或借指未游之山)能够理解并原谅自己未能停留的遗憾,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未能亲临九华山的自我宽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现实局限之间的矛盾,以及在面对遗憾时的自我调适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