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陈天予国正借轩

子猷昔借宅,馀地著霜筠。

君今地无隙,乃复借诸邻。

开窗罗万个,倾盖如相亲。

轻风韵萧瑟,密雪乘珠珍。

行当享清绝,宁问谁主宾。

人生空洞间,千亩纳渭滨。

胡为徇目力,咫尺分参辰。

便当混物我,一视无越秦。

还以赏君轩,借与不借均。

比意识者会,君无语俗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陈天予借轩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借轩的环境与氛围。首句“子猷昔借宅,馀地著霜筠”引用了古代文人借居的故事,引出陈天予借轩的主题。接着,“君今地无隙,乃复借诸邻”,表达了陈天予对空间利用的巧妙,即使土地狭小,也能通过借邻地扩大空间。

“开窗罗万个,倾盖如相亲”描绘了借轩内景,窗户大开,仿佛无数个世界在眼前展开,而“倾盖如相亲”则形象地表现了借轩内外的和谐关系,如同老友相聚,亲密无间。

“轻风韵萧瑟,密雪乘珠珍”进一步渲染了借轩的自然环境,轻风带来萧瑟之感,密雪如同珍珠般点缀其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高雅的氛围。

“行当享清绝,宁问谁主宾”表达了对借轩主人的赞美,无论主人还是客人,都能在此享受到清绝的时光,无需区分身份。

“人生空洞间,千亩纳渭滨”将人生的广阔与借轩的小天地进行对比,强调了借轩虽小,却能容纳千亩之景,寓意心灵的宽广。

“胡为徇目力,咫尺分参辰”提醒人们不应只关注眼前的物质利益,而应追求更深远的精神境界。

“便当混物我,一视无越秦”鼓励人们超越自我与外界的界限,以平等之心看待万物。

“还以赏君轩,借与不借均”表达了对陈天予借轩行为的赞赏,不论是否真正借轩,其精神价值都是相同的。

“比意识者会,君无语俗人”最后点明了主题,只有那些能够理解并欣赏这种精神境界的人,才能与陈天予交流,而无需向世俗之人解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借轩环境的描绘和对借轩行为的赞美,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652)

史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字:直翁
  • 号:真隐
  • 籍贯:明州鄞县
  • 生卒年:1106年—1194年

相关古诗词

赠天童英书记

学禅见性本,学诗事之馀。

二者若异致,其归岂殊途。

方其空洞间,寂默一念无。

感物赋万象,儒悬镜太虚。

不将亦不迎,其应常如如。

向非悟本性,未免声律拘。

英师个中人,以诗隐浮图。

桃红柳青青,翠竹黄花俱。

误落世间耳,脱略公卿徒。

昨朝得东风,打包过江湖。

胡为来帝乡,叫阍彻宸居。

堂堂老阿师,道价东西徂。

住山垂一世,学子纷云趋。

寒潭风静练,皎月天心孤。

迩来只屦轻,片雪销洪炉。

愿言立强名,故事臣敢诬。

事成明当发,长吟入春芜。

从兹窣堵波,山雪閟天书。

顾我坐学省,兀兀如守株。

因君听篷雨,为谢故溪鱼。

形式: 古风

次韵游西湖

平生林处士,一叶老波光。

坐令西湖名,千古磨苍苍。

迩来子李子,掉鞅出柴桑。

官閒到休日,清浅寻幽香。

金风度林麓,野艇生微凉。

竹间寄登览,孤岑水中央。

拂石辨奇迹,哦诗味遗芳。

归来笔不停,醉墨翻淋浪。

他时三贤亭,合著君在旁。

只恐作霖雨,幽梦通商王。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次韵冯圆中酴醾(其一)

东风满架吹寒玉,惯逐园丁供菜束。

瀛洲一见眼偏明,缥渺霓裳舞仙曲。

纷纷桃李俱苍苔,冰壶着此真幽独。

更须酿取瓮头春,醉倒莫看蛮与触。

形式: 古风

次韵冯圆中酴醾(其二)

碧云堆里颜如玉,红紫便应高阁束。

千寻结架上青冥,山外水边随诘曲。

飘然来及牡丹时,洁白自知吾步独。

道人傥置枕屏前,第一莫教纤手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