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枯木傍溪崖,由来岁月赊。
有根盘水石,无叶接烟霞。
二月苔为色,三冬雪作花。
不因星使至,谁识是灵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枯木与自然景观交融的画面,透露出时间流逝和生命力与静谧共存的情怀。诗人通过对枯木生长环境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对生命顽强不屈、超脱世俗的赞美。
"枯木傍溪崖," 直接点明主题,以枯木为主体,将其置于溪边悬崖之上,营造出一种孤独坚守的意境。"由来岁月赊。" 表示时间的流逝和枯木与岁月的纠葛,它承受了岁月的洗礼,变得更加坚韧。
"有根盘水石," 描述枯木的生长状态,其根部紧紧盘绕在溪边的石头上,显示出其生命力之强。"无叶接烟霞。" 则描写了枯木缺少绿叶,却能与远处的云雾(烟霞)相连,表现了一种超脱物外的境界。
"二月苔为色,三冬雪作花。" 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展示了枯木周围环境的变化和生机。在二月时,地面上的苔藓呈现出各自的颜色,而到了第三个冬天,连雪都能化作花朵,这里可能隐含着生命力的比喻。
"不因星使至,谁识是灵槎。"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对枯木超然物外、不受世间羁绊的赞叹。这棵枯木不是由于任何外界力量(星使)才到此地,而是它自身的选择,它如同一位隐逸的高人,深藏而不露,很少有人能识破其真正的灵性。
整首诗通过对枯木和周遭环境的精细描绘,展现了生命力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理,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不详
宋玉高吟思万重,澄澄寰宇振金风。
云闲日月浮虚白,木落山川叠碎红。
寥泬雁多宫漏永,河渠烟敛塞天空。
侯门处处槐花□,献赋何时遇至公。
触目皆因长养功,浮生何处问穷通?
柳长北阙丝千缕,云簇南山火万笼。
大野烟尘飘赫日,高楼帘幕逗薰风。
身心已在喧阗处,惟羡沧浪把钓翁。
一叶飘然任浪吹,雨蓑烟笠肯忘机。
只贪浊水张罗众,却笑清流把钓稀。
苇岸夜依明月宿,柴门晴棹白云归。
到头得丧终须达,谁道渔樵有是非。
由来箕踞任天真,别有诗名出世尘。
不爱春宫分桂树,欲教天子枉蒲轮。
城头鼙鼓三声晓,岛外湖山一簇春。
独向若耶溪上住,谁知不是钓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