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邵之才将流民过悬帛岭均田

独贤从是出荒城,下马携筇上石层。

幽洞寻花疑阮肇,断崖长啸想孙登。

欲超浮世挂冠绂,未决重云抚剑棱。

经雨晓烟寒索寞,顺风樵叟震碐磳。

山形春到添高秀,瀑溜冰消转沸腾。

行有流移携襁褓,坐看憔悴拾薪蒸。

素餐每愧斯民病,改作常为法吏绳。

官小责轻须自慰,得逢佳处几人曾。

形式: 排律 押[蒸]韵

翻译

一位贤者独自离开荒凉之城,下了马,手持竹杖攀登石阶。
在幽深的洞穴中寻找花朵,仿佛是阮肇探寻仙踪,站在断崖边长啸,想起古代的隐士孙登。
想要超脱世俗,放弃官职,但还未决定是否斩断尘缘,抚摸剑柄陷入沉思。
经历风雨后,清晨的薄雾带来寒冷与寂寥,顺风而来的樵夫脚步声在岩石间回荡。
春天的到来使山势更加峻峭秀丽,瀑布冰融后水流湍急。
行走的人带着孩子,沿途艰辛;静坐的人面容憔悴,拾柴以炊。
每日无所事事,我深感愧对百姓疾苦,常常被法律约束。
官职虽小责任轻,仍需自我安慰,能遇到美景的地方又有几人能够体验。

注释

独贤:指贤能之人。
荒城:荒凉的城市。
携筇:手持竹杖。
石层:石阶。
阮肇:晋代人,传说他在天台山遇仙。
孙登:三国时期的隐士。
冠绂:官帽和绶带,象征官职。
剑棱:剑柄。
索寞:寂寞,冷清。
震碐磳:形容山路崎岖。
沸腾:形容水流急促。
薪蒸:柴火蒸腾。
斯民:百姓。
法吏:执法官吏。
自慰:自我安慰。
几人曾:有几人曾经体验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次韵邵之才将流民过悬帛岭均田》,通过对荒城独行、寻幽探胜、寓言志向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政治抱负。首联描绘了主人公独自一人离开荒城,带着竹杖攀登石阶的场景,富有孤寂而坚韧的气息。颔联运用阮肇入天台和孙登登泰山的典故,表达诗人寻求超脱世俗、追求隐逸的愿望,同时也暗含对现实困境的思考。

颈联表达了诗人想要辞官归隐但又犹豫不决的心情,暗示了他对社会责任的纠结。接着,诗人通过描绘雨后山景的变化,寓言世事变迁,自己虽处境艰难,仍关注民生疾苦,深感愧疚。尾联感慨官职微小责任轻,但仍需自我安慰,能在此美景中停留实属难得。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隐逸情怀,又有对百姓疾苦的关怀,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深沉内涵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其三)七台溪

先生行乐在清溪,满世功名对画脂。

一道寒波随眼净,百年高柳到天垂。

昔人无处问谁氏,遗础有情犹旧基。

猿鹤至今烟惨淡,贤愚俱尽水涟漪。

四时相及漏催滴,万事不疑冰泮澌。

聊欲烹茶羹杞菊,身如桑苧与天随。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次韵和魏主簿

梅蕊触人意,绕枝三四旋。

玄冥与之笑,青帝不争权。

帘晚寿阳醉,云深姑射眠。

愁蛾英半落,娇靥菡初圆。

短簿吹羌笛,诸郎宴洞天。

官栖仇览棘,才拍翰林肩。

风力能冰酒,霜威欲折绵。

锦衾寒有恨,花信远难传。

饮罢钟催晓,诗成律换年。

馀香勤管领,莫厌屡中贤。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次韵曾都曹喜雨

水旱国代有,人神理本通。

遍雩祠小大,敢指蜺雌雄。

地厌焚惔极,天回顾盼中。

蛟龙起乖卧,星斗晦澄空。

云挟雷声走,江翻电脚红。

宠光归稼穑,滴沥在梧桐。

诐讼犹相及,时霖恐未丰。

洁斋蕲得岁,同病托诸公。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即来

先去岂长别,后来非久亲。

新坟将旧冢,相次似鱼鳞。

茂陵谁辨汉,骊山讵识秦。

千里与昨日,一种并成尘。

定知今世士,还是昔时人。

乌用取他骨,复持埋我身。

形式: 排律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