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的作品《题阙》之五十九。诗中以历史事件为背景,表达了对权力斗争和人性悲剧的深刻反思。
首句“东昏逞屠僇,勋庸一朝尽”描绘了东昏侯滥杀功臣的情景,展现了权力的残酷与无情。接着,“赫赫萧兰陵,雍州义师振”转折至萧兰陵在雍州发起义师,象征着反抗与正义的力量。诗人通过这一对比,揭示了权力与反抗之间的拉锯。
“岂惟感家难,九有同兹愠”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悲剧不仅仅是家庭的苦难,而是整个社会的愤慨。接下来,“奈何吴娃恋,竟媒彭城衅”则将目光转向了女性角色,暗示了女性在权力斗争中的无辜牺牲和推动冲突的角色。
“不闻夏殷灭,喜妲皆来嫔”借用历史典故,批评了那些因个人私欲而引发国家动荡的行为,暗指历史上的妲己等人物。诗人通过这一类比,强调了道德败坏对国家的危害。
最后,“人纲既已乖,天道良可信”表达了对道德沦丧的无奈与对天道公正的坚信。诗人认为,尽管人间的规则已经混乱,但天道仍然是公正的,最终会做出裁决。
“更读巢刺编,令人发深恨”则是对历史教训的总结,提醒后人从过去的悲剧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整首诗通过历史事件的反思,探讨了权力、道德、人性与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