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春日途中喜雨应诏

皇舆向洛城,时雨应天行。

丽日登岩送,阴云出野迎。

濯枝林杏发,润叶渚蒲生。

丝入纶言喜,花依锦字明。

微臣忝东观,载笔伫西成。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皇家车驾驶向洛阳城,适时的雨水顺应天意而行。
阳光明媚时登山送行,阴云则从野外迎接归来。
湿润的树枝上杏花盛开,水边的泽地菖蒲生长。
蚕丝入线编织出喜悦,花朵依附在锦绣文字中显得鲜明。
我这微不足道的臣子,在东观任职,手持笔等待西京的消息。

注释

皇舆:皇家车驾。
洛城:洛阳城。
时雨:适时的雨水。
天行:顺应天意的行为。
丽日:阳光明媚。
岩:山岩。
阴云:阴沉的云。
野:野外。
濯枝:湿润的树枝。
林杏发:杏花盛开。
润叶:湿润的叶子。
渚蒲:水边的菖蒲。
丝入纶:蚕丝入线。
言喜:编织出喜悦。
花依锦字:花朵依附在锦绣文字。
明:鲜明。
微臣:微不足道的臣子。
忝:有愧于,担任。
东观:古代官署名,此处指任职之地。
载笔:手持笔。
西成:西京的消息。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春天的及时细雨,为大地带来了生机与滋润。诗人以喜悦之情,赞美这场雨水如何贴切天意,给予万物新生。

"皇舆向洛城,时雨应天行"中,“皇舆”指帝王的车驾,这里代指皇帝外出,而“洛城”是古都之一,此句表明皇帝在前往洛阳城的途中遇到了适时的春雨。"时雨应天行"则说明这场雨水正是大自然所需,彰显了一种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

"丽日登岩送,阴云出野迎"两句,通过对比光明与阴暗,表达了春雨来临前的天气变化。春雨既不是烈日下的炙烤,也非阴霾连绵之云,而是恰到好处的润泽。

"濯枝林杏发,润叶渚蒲生"中,“濯枝”指的是枝头被雨水浸湿,“林杏发”则是杏树在春雨滋养下绽放的花朵。"润叶"与"渚蒲生"同样形容植物在细雨中的生机勃勃。

"丝入纶言喜,花依锦字明"此两句,通过“丝”与“花”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这场春雨的欣悦之情。"丝入纶言喜"可能是指细雨如同织物中的线缕,每一缕都带来了生机;"花依锦字明"则形容鲜花在春雨后更加明艳,如同锦绣上的图案一般。

最后两句"微臣忝东观,载笔伫西成",诗人自称“微臣”,表达了谦逊之意。"忝东观"可能是指诗人在某处眺望,而"载笔伫西成"则暗示诗人随时准备记录下这美好景象,将其化作文字。

整首诗通过对春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机与希望的赞美之情,以及诗人自身对于文学创作的热忱与期待。

收录诗词(4)

魏知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清居台

迤逦清居台,连延白云外。

侧聆天上语,下视飞鸟背。

形式: 古风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东门挂冠处,西汉祖筵开。

乃是黄庭老,言辞丹阙来。

方称四皓德,更仰二疏才。

今日青溪路,何时谒帝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送张兵曹赴营田

河曲今无战,王师每务农。

选才当重委,足食乃深功。

草色孤城外,云阴绝漠中。

萧关休叹别,归望在乘骢。

形式: 五言律诗

和重阳锡宴御制诗

四方无事去,宸豫杪秋来。

八水寒光起,千山霁色开。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