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感怀

凛凛岁云暮,归鸿浩南征。

客心渺天末,役役哀吾生。

抚剑中夜起,碧宇何凄清。

霜气袭四野,素月流前楹。

寒灯黯欲灭,万籁阒无声。

欲奏思归引,泪与朱丝并。

调孤弦易绝,山鬼徘徊鸣。

浮生无期别,离恨何时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寒夜感怀》由明代诗人谢肇浙所作,描绘了冬夜的凄清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

首句“凛凛岁云暮”点明时令,冬日已至,寒意渐浓。接着“归鸿浩南征”以鸿雁南飞象征着季节更替,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和归家的渴望。接下来的“客心渺天末,役役哀吾生”,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与哀伤,仿佛自己的心在遥远的天边,生活如同劳役般艰辛。

“抚剑中夜起,碧宇何凄清”一句,诗人深夜起身,面对空旷的夜空,内心更加凄凉。随后“霜气袭四野,素月流前楹”描绘了冬夜的寒冷与静谧,月光洒在门前,增添了几分孤寂之感。紧接着“寒灯黯欲灭,万籁阒无声”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冷清,只有寒灯微弱,四周一片寂静。

最后,“欲奏思归引,泪与朱丝并”表达了诗人想要弹奏思乡曲,但泪水却与琴弦一同流淌,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调孤弦易绝,山鬼徘徊鸣”则借用了孤弦易断和山鬼的徘徊鸣叫,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浮生无期别,离恨何时平”则是对生命短暂、离愁别绪难以平息的感慨,道出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领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寒冷冬夜时的孤独、思乡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34)

谢肇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日邀龙君御同钟伯敬林茂之赋诗君御将赴湟中

营道寡高操,大音谢俗机。

谁云京洛尘,而能缁素衣。

前踪既云邈,后会安可希。

斗酒自斟酌,蟹螯秋正肥。

南陆有残暑,西山无留晖。

不知松际月,已挂花间扉。

杂坐忘磬折,绪谈闻芳菲。

君今赴河湟,戎马生郊畿。

红颜谁见赏,青云愿多违。

旧欢意未浃,新离泪仍挥。

余亦倦游者,因之歌式微。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桃丘岁暮作

衡门杜俗辖,时与参术亲。

三旬九梳发,不知昏与晨。

早来践繁霜,积霰纷成尘。

白日光惨澹,气色黯不伸。

始知玄律穷,黍谷无回春。

岁功忽云改,劳生犹艰辛。

四邻起寒杵,恻恻伤我神。

天地固有尽,年华安足云。

形式: 古风

偕李元祉水部游蜀山

一水划为山,两湖东西汇。

漕渠贯其中,盈盈若衣带。

西湖渐成陆,东湖淼无届。

千顷碧琉璃,风云互变态。

中流一卷石,突起砥淜湃。

金镜浮芙容,银盘捧螺黛。

荒祠久零落,花幡皆破败。

鸡栅倚龟趺,燕泥凝佛背。

开尊面南浦,云水澹相对。

渔艇散复集,鸣榔出深濑。

蒲荇交乱流,帆樯绕天外。

涛惊山影摇,波漾日光碎。

恍如金焦间,疑在蓬壶内。

凭虚倏往还,已隔人天界。

浮云何时閒,胜游与居会。

回首空烟波,疏钟隐林霭。

形式: 古风

十六夜彭城对月

辞家席未煖,望舒倏已圆。

初隐层峰外,俄挂高城巅。

徘徊丽绛阙,潋滟摇紫渊。

远望杳无极,忽觉在我前。

流辉照绮席,素波相澄鲜。

玉宇何凄清,孤鸿唳中天。

寒江抱平楚,离离含轻烟。

美人天一方,皓魄私自怜。

但恐佳辰迈,弦望自推迁。

胡为劳我心,愁对江枫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