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李元祉水部游蜀山

一水划为山,两湖东西汇。

漕渠贯其中,盈盈若衣带。

西湖渐成陆,东湖淼无届。

千顷碧琉璃,风云互变态。

中流一卷石,突起砥淜湃。

金镜浮芙容,银盘捧螺黛。

荒祠久零落,花幡皆破败。

鸡栅倚龟趺,燕泥凝佛背。

开尊面南浦,云水澹相对。

渔艇散复集,鸣榔出深濑。

蒲荇交乱流,帆樯绕天外。

涛惊山影摇,波漾日光碎。

恍如金焦间,疑在蓬壶内。

凭虚倏往还,已隔人天界。

浮云何时閒,胜游与居会。

回首空烟波,疏钟隐林霭。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幽静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蜀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巧妙融合,展现出一幅生动的山水游历图。

首先,诗中“一水划为山,两湖东西汇”两句,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山水相依的景象,仿佛一条河流将山峦分割开来,而两侧湖泊则如明珠般镶嵌其中,形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接着,“漕渠贯其中,盈盈若衣带”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贯穿湖泊的水道比作轻盈的衣带,形象地描绘了水道的蜿蜒曲折之美。

“西湖渐成陆,东湖淼无届”两句,通过对比西湖和东湖的变化,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变迁,西湖逐渐变为陆地,而东湖则广阔无垠,给人以无限遐想。

“千顷碧琉璃,风云互变态”描绘了东湖广阔的水面,如同碧绿的琉璃,风云变幻莫测,赋予画面以动态美。

“中流一卷石,突起砥淜湃”一句,描述了湖中的一块巨石,屹立于湖心,阻挡着汹涌的波浪,形成一种力量与柔美的对比。

“金镜浮芙容,银盘捧螺黛”运用比喻,将湖面比作金色的镜子,映照着荷花的美丽,而湖中的倒影则如同银盘托起黛色的山峰,展现了湖光山色的和谐之美。

“荒祠久零落,花幡皆破败”两句,转而描写湖边的荒废庙宇和残破的花幡,透露出历史的沧桑感。

“鸡栅倚龟趺,燕泥凝佛背”描绘了湖边的动物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鸡笼紧靠着龟石,燕子的粪便凝固在佛像背上,虽是荒凉之景,却也别有一番情趣。

“开尊面南浦,云水澹相对”一句,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在湖边饮酒赏景的情景,云水淡然相对,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

“渔艇散复集,鸣榔出深濑”描绘了渔民在湖中捕鱼的场景,船只时而分散,时而聚集,船上的敲击声从深水处传来,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蒲荇交乱流,帆樯绕天外”一句,展现了湖面上蒲草、荇菜交织的水流与远处帆船环绕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涛惊山影摇,波漾日光碎”描绘了湖面波涛翻滚,山影在水中摇曳,阳光在波光中闪烁,展现出动态与光影的美妙结合。

“恍如金焦间,疑在蓬壶内”一句,诗人通过想象,将眼前的景色与传说中的仙境相联系,表达了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凭虚倏往还,已隔人天界”描绘了诗人短暂的游历后,仿佛已经超越了人间与天界的界限,体验到了超脱世俗的自由与宁静。

“浮云何时闲,胜游与居会”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再次相聚的期待。

“回首空烟波,疏钟隐林霭”以淡淡的笔触收尾,描绘了诗人离开后的景象,烟波浩渺,钟声隐约,给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蜀山山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的完美融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34)

谢肇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十六夜彭城对月

辞家席未煖,望舒倏已圆。

初隐层峰外,俄挂高城巅。

徘徊丽绛阙,潋滟摇紫渊。

远望杳无极,忽觉在我前。

流辉照绮席,素波相澄鲜。

玉宇何凄清,孤鸿唳中天。

寒江抱平楚,离离含轻烟。

美人天一方,皓魄私自怜。

但恐佳辰迈,弦望自推迁。

胡为劳我心,愁对江枫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安平宋尚书礼祠

文皇既定鼎,上国勤灌输。

汶流久湮绝,负载劳牛车。

戴村一以坝,分水开龙渠。

畚锸不再举,天府盈仓储。

谁建平成烈,共城宋尚书。

挽彼澶漫流,盈盈归尾闾。

至今会通河,俎豆分庭除。

白英获侑食,流庆及馀胥。

形式: 古风

刘尚书大夏祠

引黄济汶水,譬彼借寇兵。

龙性不恒驯,况乃与之争。

百年罕成绩,闾殚吾山平。

忠宣缵禹绪,四载劳经营。

上流既南绝,猛势随东倾。

载下淇园竹,永奠宣房名。

蛟鼍徙窟穴,柔橹多欢声。

沈马不可再,寄言廑守成。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望点苍山

点苍十九峰,一一芙容青。

绵亘百馀里,疑张云母屏。

鸟道当太白,铁壁排高冥。

白云绕其腹,玉带横万钉。

一峰一溪流,奔卸如建瓴。

散入市廛间,家家鸣琮琤。

远近注畛隰,禾黍藉生成。

阴崖四五月,积雪辉广庭。

阳光照不及,力与造化争。

北麓产文石,玉质声珑玲。

浓澹合图画,苍素何分明。

追琢岂天巧,酝酿诚地灵。

冯河不可极,乖龙犹潜腥。

林峦非一状,兰若棼连甍。

相对不数武,空翠盈窗棂。

奇境趣自合,绝域心所轻。

悠然独长啸,忘此支离形。

形式: 古风